“这次国际会议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其他国家都很重视科普工作,科学家们除了作月球探测的科学研究外,还会将月球探测的结果变成公众能理解的语言和影像向社会大众进行传播。”
由澳门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主办的“月球科学国际研讨会”日前在澳门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作为会议主席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回京不久,欧阳自远就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此次研讨会上,欧阳自远拷贝回来了一样特殊的资料——日本为月球探测工作专门制作的科普影像。
“他们在科普宣传方面的重视程度让我很受启发。”欧阳自远拿出这些影像资料演示给记者看,这些资料用动画视频的方式系统介绍了日本月球探测的基本情况和一些科学研究成果,与专业的科学影像资料相比,这些资料非常直观、简洁,而且还配有相应的解说,让人一目了然。
“日本在科普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他们制作这些科普影像,送到科普馆、展览馆播放,让日本的公众都能了解月球,了解日本的‘辉夜姬’(KAGUYA)。”
欧阳自远告诉记者,辉夜姬就如同中国的嫦娥,是日本民间传说中的月亮女神,科学家们将传说与科普宣传结合,既能激发公众对月球探测工作的兴趣,也能让公众了解科学家们所做的工作。而为了进一步增进日本公众对月球探测工作的兴趣,他们甚至将其月球探测卫星的名字由一般的“月亮女神”改成了日本公众熟悉的“辉夜姬”。
“对于科学家来说,科普宣传与开展科学研究同样重要。”欧阳自远说,美国NASA有份正式的文件在谈及深空探测的使命时就提到,深空探测的使命不仅包括提高地球人类的生活水平、扩展地球人类的生存空间、发现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等,还包括激发下一代的探索精神。
欧阳自远认为,科学家应当承担起科普的责任。然而遗憾的是,在欧阳自远最近申请的一项重大课题中,他列入关于“开展嫦娥工程的各种影像科普工作”内容因为不符合规定而被撤掉。
“中国的科研经费,无论是国家的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项目、‘863’计划、‘973’计划,还是重大基金研究项目,都没有科普的经费,这真是很遗憾的事情。航天是最能激发公众兴趣的科技领域,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科学普及工作,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欧阳自远说。
除科普外,欧阳自远此次澳门之行还有一个重要收获是:“日本和印度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都来参加此次研讨会了,让我有机会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能更真实地了解他们的工作。”
“总体感受是中、日、印三国的月球探测工作各具特色。”欧阳自远说。
不仅如此,各国专家还介绍了各自国家现在和将来的探月计划,并就月球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相互交流、深入研讨。
“各国科学家们都在踏踏实实地把月球探测工作往前推进,也表示希望能在月球探测方面开展国际合作。而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科学家也能将这些信息及时向公众普及和传播。”欧阳自远表示。 (来源:《科学时报》 责任编辑: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