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观点
让气象灾害防御的“末梢神经”更敏感 来源:新气象网站 日期:2010年03月15日09:46

   今年春节以来,笔者意外地接到了好些个来自住宅小区的“警报”短信。原来,是小区物管部门为业主新增的一项温馨服务,凡有天气变化,便第一时间为住户们发布“预警”关照语。
   这让笔者很有些感触。如今小区物管部门的服务的确是越来越人性化了,但其工作人员毕竟非专业气象人士,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的天气“关照语”很可能并不恰当。而如果气象部门的预警服务能够渗透到所有最基层的社区(包括广大农村的社区),效果一定要比社区自发的“温馨服务”要更好。
   其实这是一个摆在气象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有效地让气象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处于灾害防御链中最底层同时也是最重要环节的社区,让这些灾害风险管理的“末梢神经”对天气气候的变化变得更加敏感,从而帮助社区内可能受灾害影响的每个人有效地规避灾害带来的风险。
   以社区为基础加强灾害风险管理,是近年来正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化解灾害风险的理念与手段。它一改过去以政府为中心、以临灾紧急响应和灾后救援为重点的传统做法,转而把目光投向那些大部分灾害损失的承担者和处在减灾最前沿的响应者的社区群众身上,通过包括从政府的上层、各涉灾管理部门一直到可能受灾害影响的个人的共同努力,有效降低临灾紧急响应和灾后救援快速上升的成本及灾害损失。
   在我国,从以救灾为主转到以备灾为主的理念应该说早已深入人心,这种理念引导下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近年来气象部门将气象服务延伸到最基层的努力在其中就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勿庸置疑,具体到最基层社区的备灾措施还不完善,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做的工作还很多。
   依笔者所见,作为担当防灾减灾重任的气象部门,要在完善基层灾害风险管理措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在加快建立完善基层监测预警手段、大力发展小区广播、布点建设社区电子显示屏、建立壮大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等的同时,通过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与合作,在社区广泛建立起以防御气象及其次生、衍生灾害为重点的综合响应管理系统,让不同的社会角色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尤其是要让社区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灾害风险管理措施的各项活动,畅通一条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结合的处理风险、备灾和减灾的渠道,为集合社会力量形成灾害防御的顺“金字塔”奠定最为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作者:邓志华 责任编辑:韩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