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中国气象对外服务来说意义非凡。
6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大范围会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承诺中方愿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
7月10日,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提出:“要共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发展航天合作,推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和气象遥感卫星技术服务阿拉伯国家建设”,再次彰显中国推动气象服务全球的决心。
这份坚定决心迅速转化为切实行动。7月28日,中国与相关国家协同推进风云二号H星西移至东经79度,将太空“天眼”视野延伸至西亚、中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4小时不间断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服务,为气象预报、防灾减灾救灾提供观测数据支撑。
2018年,风云二号H星西移至东经79度上空,为西亚、中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提供气象数据支持。
9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再次承诺:“中方愿继续为非洲国家提供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产品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气象和遥感应用设施和教育培训援助,支持非洲气象(天气和气候服务)战略的实施,提升非洲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当地时间2020年1月2日,中国气象局援助建设的中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接收处理及应用系统交付使用仪式在莫桑比克国家气象局举行。莫桑比克国家气象局向参加移交仪式的代表展示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应用平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言出必行,字字千钧。长期以来,中国气象部门持续与多个非洲国家围绕共同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展开合作。
强热带气旋“伊代”影响莫桑比克,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风云气象卫星连续开展动态监测,为该国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有力支持,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接收处理及应用系统也“落户”该国。
中国气象部门在科摩罗、津巴布韦、肯尼亚、纳米比亚、喀麦隆、苏丹、刚果(金)、几内亚等非洲国家,先后实施气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目前,风云气象卫星已为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12个非洲国家已成为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的用户。
气象国际合作也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持续拓展,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紧密相连。
2023年10月,《世界气象组织、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合作协议》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合作论坛成果清单。
2024年9月5日,“建设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平台”纳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
……
科技创新成果共建共享。中国气象局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持续提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与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所罗门群岛等国家气象部门联合开发云端早期预警系统;与老挝气象水文局联合搭建老挝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共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图为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界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供图
邻里互助彰显合作温度。2024年,台风“摩羯”来袭,中越两国开展气象防灾减灾联防联控合作。2025年,双方气象部门多次携手应对台风“蝴蝶”“韦帕”和“剑鱼”,共同筑牢区域安全防线。
能力建设夯实合作根基。各国专家学者以早期预警、防灾减灾、气象人工智能等国际培训作为交流合作平台和友谊桥梁,推动知识共享、经验互鉴、人文交流,共同提升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共举办国际培训123期,培训学员超过11000人次,遍布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气象部门将持续以开放拥抱世界,为全球早期预警、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作者:蒋芷晴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