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凝共识 聚合力 谋发展
——透视2025年全国气象工作研讨会议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9月24日22:03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和谋划“十五五”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人民气象事业创建80周年。

  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9月22日至23日,2025年全国气象工作研讨会议在人民气象事业发源地延安召开。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这是一次认识的深化、共识的凝聚,也是一次血脉的赓续、思想的碰撞,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共谋共绘“十五五”气象高质量发展蓝图翻开崭新一页。

  “同志们,能否完成率先建成气象强国的奋斗目标,率先的提前量和含金量如何,关键看‘十五五’干什么、怎么干。”在研讨开始前,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的讲话,帮助大家进一步把握形势、聚焦重点、明确任务,为“十五五”期间集中发力、开题破局划定方向。

  通过深入研讨交流,方向更明、信念更坚、信心更足。大家一致表示,将以“钉钉子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大写意”,落实到气象领域的“工笔画”,细化到气象改革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的“施工图”。

  廓清思路、凝聚共识,回答“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发展和改革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各行业各领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国气象局新“三定”规定,进一步明确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

  气象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具有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那么,如何将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准确把握、科学谋划“十五五”气象高质量发展?大家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我们将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解题思路,切实增强加快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并在规划实施中力争快速求解、满分交卷。

  ——“十五五”时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改革和发展良性互动的统一关系,统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作用,一体谋划气象发展改革任务。

  ——落实新“三定”规定是“十五五”发展的先手棋,我们要紧扣新定位、新职责,补齐短板,履行好精准预报、公共气象服务、地球系统数据统筹管理和共享应用等强化、拓展、新增、转变的职能,加快提升行政管理能力。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只有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其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的战略意图和决策考量,才能确保“十五五”气象高质量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同时,对照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我们理应走在前、作表率,我们也有能力、有条件、有责任、有信心率先建成气象强国。

  剖析问题、直面挑战,解开“为什么”

  “十五五”时期,是锚定气象强国建设目标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但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本次研讨,中国气象局党组提前谋划,安排相关内设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气象发展“十五五”规划体系和工程、《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26—2035年)》编制、新“三定”规定修订和贯彻落实工作等作专题报告。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围绕抢抓战略机遇期,与会代表在研讨交流中,破题解局、直面挑战。

  要勇攀科技高峰,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时代机遇,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加速提升“三个高水平”——

  “要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攻关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努力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科研’‘ 人工智能+业务’行动,探索量子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应用。”

  “要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建设具有集聚效应、国际比较优势的引才用才平台和气象人才高地,为‘弯道超车’‘换道超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信心与共识凝结,关于“十五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高水平人才队伍支撑职责使命的认识更加深刻。

  要坚持人民情怀,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气象提出的多元需求,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努力实现“三个高质效”——

  “加快建设新一代短临预警业务体系,发展地球系统预报技术体系,增强城乡建设运行的气候韧性。”

  “当前气象‘一日不可或缺’的作用愈发凸显,迫切需要我们强化气象服务供给,进一步释放气象生产要素价值。”

  “既要当好气象服务保障主力军,也要寓管理于服务中,以新‘三定’规定落实的具体成效,体现气象部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

  事业发展和现实形势碰撞,关于“十五五”高质效保安全、高质效助发展、高质效促治理的理解更为全面。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对标气象强国建设目标和世界一流水平,加快补齐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

  “气象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气象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高级别预警强制响应和临灾快速响应机制还需进一步制度化。”

  “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不足,地球系统数据治理和应用场景支撑能力不够。”

  “气象部门依法履职的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推动气象服务多元供给、气象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相对滞后。”

  ……

  直面问题与挑战,关于自身短板弱项的认识更为清晰、更为聚焦,大家进一步积蓄力量,研讨交流更加促进了国省规划和工程的衔接,促进了区域间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学习借鉴。

  深化改革、敢闯敢试,明确“干什么”

  接续奋斗的征程,到了关键一程。

  围绕推动“十五五”气象高质量发展,会议明确九方面重点工作。大家一致认为,这九方面重点工作,既着眼全局又立足实践,既有战略思考又有务实安排,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将全力以赴抓好“十五五”气象事业发展的谋篇布局。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赋能——

  “建设新一代短临预警业务体系,提升‘早发现、早决断、早准备、早防范’能力,树牢‘观测即服务’理念,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发挥乘数效应,强化巨灾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气象*金融’应用场景应用。”

  “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赋能监测预报预警全业务链的平台升级。”

  “因地制宜推动基层气象高质量发展,为基层减负赋能,强化基层人才培养和使用,推进项目投资向基层一线倾斜。”

  当前气候变暖引发多雨带北扩等气候变化新趋势,“几天下完一年的雨”多有发生,这要求我们强化气象服务供给,更好发挥气象趋利避害、减损增效作用,释放气象生产要素价值。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固本——

  “加强气象观测统筹布局,以构建‘ 风云+’星座为牵引,促进商业气象小卫星发展,形成综合高效、智能协同的气象监测能力。”

  “发展地球系统预报技术体系,打造基于物理驱动和数据驱动‘双轮驱动’的新型预报业务模式。”

  “以地球系统数据为引擎,发展针对性支撑各行各业发展的‘气象+’‘+气象’融入式服务模式。”

  基础稳固,气象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建得牢,我们要广泛应用新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培育发展数智化新型业务,塑造未来发展新业态,持续提升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为锻造气象新质生产力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智创——

  “加强有组织的科技创新,统筹资源力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支撑低空、健康、能源、金融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交叉学科创新。”

  “发挥气象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点专项等项目资源的引导作用,加强各类科技资源统筹配置。”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打通将纸面成果、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业务能力、市场效益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为气象科技创新带来机遇挑战,我们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努力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治理——

  “进一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结合新‘三定’规定,发挥政策制定、监管和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将气象社会管理和统筹行业发展的职能履行到位。”

  “强化政、事、社、企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力,制定出台促进气象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发展壮大仪器装备、数据要素服务等气象产业,积极支持气象产业出海。”

  “着力提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业务能力,增强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软实力。”

  改革,是万众一心的伟大事业,我们要深入践行“9119”工作法,突出实物工作量,以清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顽强的韧劲推动改革发展。

  ……

  向前进,笃定且从容。让我们高举现代化旗帜、脚踏改革发展正道,以势不可挡之势加快建设气象强国!

  (作者: 王亮 文科 吴彤 闫辰宇 吴卉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