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部署具体举措。截至3月31日,全国已有13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陆续发布一号文件,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仍是各地开展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
纵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号文件,气象工作频频被提及。今年的气象为农服务,又有哪些新气象?
不同发力点 目标聚焦加强预报预警
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是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重要内容之一。透过各地一号文件不难发现,各地各有侧重,有不同的发力点。
着力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便是其中之一。福建省明确,优化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构建高标准农田自动气象观测体系,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精细化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完善农业气象自动化监测网络,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江西省提出,统筹推进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做好农业生产全链条气象保障。
机制、体系建设则是另一重要发力点。北京市提出,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防范处置体系建设;山西省指出,完善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和跨区域间的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统筹抓好干旱、洪涝、冰雹、“干热风”、“倒春寒”、病虫害等防范应对;四川省提出,加强防汛抗旱工作,健全农村气象灾害和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防范机制;湖南省明确,突出“平急两用”,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强化极端灾害天气应对能力。
此外,浙江省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明确提出优化气象安全、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服务。江苏省将健全气象灾害预报、病虫害监测防治、农田防护林建设、现代化防洪减灾等体系,加快大中型灌区改造、农田沟渠修复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
突出地域特色 展现气象成果应用
不少省份在部署中还突出了本地气象工作成果应用。
湖北省要求,完善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预警预报体系,推动“天气盒”在乡镇广泛应用。“天气盒”是湖北省气象局与省应急管理厅合作开发的一款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智能终端,旨在全面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将预警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目前已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正在大力推广。
安徽省提出,发挥长三角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分中心等平台优势,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2021年,中国气象局向沪苏浙皖四地政府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行动方案》。随后四地气象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其中,安徽省气象局牵头建设长三角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分中心。
2024年,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在部分省份研究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试点工作。作为全国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地区,今年吉林、黑龙江两省都聚焦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吉林省提出,启动编制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图,实行农业气象灾害短、中、长期监测预报预警和“响铃”机制,做好人工增雨抗旱和防雹减损;黑龙江省强调,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用好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力量,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作者:文科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