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土测墒、备土选种、大棚育苗……眼下,黑龙江省的备春耕生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省气象部门抢抓农时,藏粮于技,助力续写千里沃土上的丰收故事。
4月1日,在富锦市上街基镇西安村的一处水稻育苗大棚内,农业气象服务专家与正在清理大棚的种植大户何玉柱聊得火热。“我们水稻合作社今年打算种植‘稻花香一号’,正打算去气象局咨询今年的年景,你们就来了!”何玉柱满是欣喜。
早在新年伊始,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就利用土壤旱涝预测模型、低温对主要作物生长影响评价模型、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模型,综合分析了2025年农业气象年景和作物生长季天气气候趋势,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初步预估,并提出相应建议。
3月15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气象局服务人员到农资大市场、种子公司等地开展现场服务。黑龙江省气象局供图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通过高精度的监测预报技术,实现了5千米×5千米分辨率的土壤湿度和地温预报,以及旱田春播、水稻移栽机械化作业5千米×5千米格点适宜度气象预报,并从今年3月起定期发布全省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滚动预测大田播种期和水稻育秧期,开展备耕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
“我们构建了分作物、分灾种、分时段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技术,能够实现低温冷害、干旱、渍涝、霜冻、作物倒伏、大风掀棚、暴雪垮棚等7种农业气象灾害,玉米、大豆、水稻等3种主栽作物,共计24个发育时段的风险预警,并通过自主研发的‘黑土递’微信小程序对公众发布。”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姜丽霞说。
在哈尔滨市通河县,种植旱田的农民正忙着对农机进行检修,摩拳擦掌筹备接下来的春耕春播作业,种植水田的农民则精心地进行选种和育苗,为新一年种下春的希望。
通河县乌鸦泡镇供销合作社主任、通河柞树岗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鹏飞对笔者说:“近几年的丰收离不开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目前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已经覆盖了全县82个行政村。”他说,今年合作社成立了‘农服团队’,气象信息是团队提供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
哈尔滨农业气象试验站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同指导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气象局开展玉米分期播种试验,以及大豆农艺性状观测试验、大豆口感品质试验,为黑龙江粮食作物的稳产增收贡献气象智慧。图为大豆分期播种试验区 王铭 摄影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密不可分,我们与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自2022年起联合制作的《农业气象与农业技术周报》,已经成为指导基层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参考。”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崇生说。
气象服务成为农事活动的“必需品”,这背后是一次次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3月29日,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农业气象试验站再一次收集了全省73个站点的土壤墒情数据,为最新一期的农业气象服务专报提供参考。“我们持续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开展玉米、大豆区域联合分期播种试验,同时还开展玉米低温控制试验、极早熟玉米极限晚播试验、玉米地趴粮贮存模拟试验等。”该试验站站长王铭说。
据了解,今年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还将联合省生态气象中心在集贤县福利镇金星村建立气象科技资源助力提升粮食单产示范基地,切实将气象科技转化为助农成果。
(作者:张晓卿 闫平 李树岭 西婷婷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