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8月18日,“绿镜头•发现中国”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新疆红旗坡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阿克苏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红艳饱满的早熟苹果压弯枝头,青绿圆润的“冰糖心”苹果表皮透亮,空气里浮动着清甜的果香。在苹果园的上空,防雹网如同一把把撑开的银色大伞,整齐划一地矗立着,为果树撑起一片经纬交织的安全天幕。

阿克苏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内,宛如天幕般的防雹网守护下的“冰糖心”苹果正值青绿,在阳光下透着光泽。摄影:张广梅
“我是气象服务的受益者,今年苹果又是一个丰收年。”在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民超朴实的话语背后,藏着一个冰雹“劫”后重生的故事——一场从损失百万到挽回四百万的逆转,正揭开阿克苏气象部门以科技之盾守护“塞外江南”农业命脉,为这里的甜蜜产业编织一张科技赋能“安全网”。
气象助推变被动受灾为主动防御
阿克苏,这片维吾尔语中“清澈之水”滋润的土地,享有“中国红富士之乡”的美誉。其独一无二的“冰糖心”苹果,得益于天山雪水灌溉、超长日照与巨大昼夜温差的自然馈赠。
然而,这片沃土却地处北半球中纬度雹灾活跃带,尤其是作为新疆冰糖心苹果核心产区,红旗坡却位于冰雹灾害频发带。更棘手的是其毗邻机场,处于航空管制区,飞机周边30公里范围内不能开展防雹作业。2021年一场轻微冰雹,就令杜民超的400亩果园每公斤苹果少卖3元,直接损失超百万。而杜民超只是当地果农困境的一个缩影。

阿克苏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内苹果挂满枝头,果园里浮动着清甜的果香。摄影:李琼
“冰雹灾害不仅砸落当年果实,更损伤果树花芽与枝条,造成次年苹果减产。”阿克苏地区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副高级工程师刘海蓉告诉记者,冰雹之害远超当年,雹灾后的连锁反应会持续打击当地苹果产业链发展。
面对“天灾”与“空域”的双重围困,气象部门一直积极探寻破局之路。2021年,阿克苏地区气象部门通过调研发现,仅机场周边空域管制区就有18万多亩果园暴露在雹灾风险下。面对如此大范围的优质果区 “防护真空”,阿克苏地区气象局联合林草、农业部门展开深度调研,并编写完成《阿克苏地区航空管制区推广防雹网调研报告》,以五年灾害翔实数据分析指出阿克苏和温宿为冰雹大风高发区,红旗坡机场周边果园首当其冲。该报告获阿克苏地委及自治区政府批示,推动了防雹网从构想走向大规模落地。目前,已有3万余亩果园架设防雹网,占管制区种植总面积约五分之一,为农户筑起第一道物理防线。

阿克苏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内,防雹网如同一把把撑开的银色大伞,整齐划一地矗立着,为果树撑起一片经纬交织的安全天幕。摄影:张广梅
“没有防雹网,今年工资都发不出。”回想起那场冰雹,杜民超感慨万千。时间闪回至2024年7月,冰雹再袭红旗坡,指肚大小的雹粒砸向果园,防雹网却如钢铁穹顶护住80%的商品果,为杜民超挽回400万元损失。今年,合作社种植的8400多亩苹果丰收已初成定局,产量估计可达11200吨,预计收入6700多万元。
科技赋能打造主动出击立体防雹网
“防雹网虽然能保护多半苹果,但如果把冰雹在天上消除了,那就更好了。”这是杜民超的心声,更是阿克苏地区更多农户心中所盼。
被动防护网仅是起点,主动消雹于云端才是治本之策。
在温宿县231人影作业点,温宿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主任付江彪指着不远处的褐色山峦:“温宿县是阿克苏的最北部,对流云的生成一般是从温宿县对面的托木尔峰形成,从西北、正北、东北三个方向经过温宿县,最后到达阿克苏市中部。”
温宿,是阿克苏的“防雹山海关”。如何扼住雹云咽喉?阿克苏气象部门亮出科技组合拳。
阿克苏地区气象部门开展多雷达协同监测,精准透析雹云结构,成立路径专班绘制雹云“行军图”,雹云识别率提升30%,为“窗口期”作业抢出黄金时间。基于冰雹云路径的研究,锁定温宿县托木尔峰为雹云策源地,开展溯源狙击。建立“防线前推”机制,把温宿231作业点打造为绿洲防雹试验示范基地,部署精锐力量,以“打早、打小、打苗头”策略,力争在冰雹孕育初期消耗其能量,缓解下游压力。

温宿县231人影作业点轻小型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可精准计算目标回波强度、径向速度等信息,依据智能算法实时识别冰雹、强降水等灾害天气。摄影:李琼
“有时防雹作业时间只有几分钟,作业和指挥都要快、准、稳。”付江彪一边指着屏幕一边说:“科学指挥、快速精准作业是成功防雹的重要一环。”在温宿县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的大屏上,人影智慧化管理考核系统正在运行,雷达实时扫描获取的云图与各作业站点位叠加,流动作业车实时移动路径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中央,上级人影指挥中心发送给温宿县人影办的作业指令、温宿县人影办下发给各站点的作业指令等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为确保在稍纵即逝的作业窗口期快速响应,阿克苏地区气象部门自主研发了阿克苏人影智慧化管理考核系统,构建防雹核心指挥中枢,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集成作业车辆轨迹实时监控、弹药消耗智能预警、效果评估自动生成等功能,实现指挥调度、指令下达、作业监控全流程信息化及地区、市县、站的三级联动指挥调度闭环管理。

温宿县231人影作业点内经过改造后发射数量增倍的高炮,如站岗的卫兵般面向对面的托木尔峰,对流云的溯源地。摄影:李琼
“既要保证飞行安全,又要保护农作物,空域协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多个部门沟通配合。”阿克苏地区气象局副局长罗继告诉记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防雹作业中,空域申请犹如“东风”般存在。聚焦提升空域申请和使用效率,阿克苏地区气象局部署了“人影炮射作业空域申报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打通与军民航单位的同步审批链路,实现空军、自治区空域管制中心、空管站等单位同步在线审批,空域批复率提升26%。
冰雹擅长“游击战”,单打独斗注定失败。为形成防雹合力,阿克苏地区气象局还建立“部门协同、区域联防”机制,突破行政分割,实现全地区弹药统筹调配,真正实现“一盘棋”联防。

阿克苏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民超接受“绿镜头发现中国”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报道组采访。摄影:李琼
科技护农之路未有穷期。阿克苏气象人将用“宁可顶风冒雨,不愿百姓落泪”的初心,持续推动冰雹综合防御体系升级,推进防雹装备自动化改造,探索无人机作业新路径,破解狭窄空域限制.......
“气象服务是咱心底的定心丸。”果园里,杜民超托起沉甸甸的苹果。远处的托木尔峰脚下,雷达天线缓缓转动,炮阵静待下一次出击。在这片“塞外江南”,气象智慧正默默守护着枝头青果向火红“冰糖心”的蜕变之路。灾害的阴云终将散去,唯留瓜果芬芳漫溢丝路。
(作者:张广梅 张磊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