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项目,‘风’是资源也是根基,气象准备是筑牢根基的关键,气候可行性论证则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支撑。”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神华(故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继枫指着即将评审的论证报告,介绍起气象工作在项目前期筹备中的核心价值。近日,该公司旗下故城中南风电场即将开工,为期半年的气象筹备工作已近尾声,以气候可行性论证为核心的科学准备,为项目铺设安全高效的开工之路。
“不是有风就能建风电场,必须用规范论证的数据说话。“赵继枫介绍,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首要任务是完成风能资源的“画像”。按照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要求,公司联合具备资质的论证机构组建专项团队,优先选取距离近、气候特征相似的国家气象观测站作为参证站,收集30年以上的气温、风速等历史数据,为风机选型、机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重中之重。结合论证报告梳理出的雷雨多发、冬季冰冻等气候特征,赵继枫牵头制定了针对性防控方案。他介绍,团队优化了风机防雷接地系统设计,选用耐低温叶片材料并配套防冰涂层工艺,还将吊装施工时段避开雷暴高发的6月至8月。此外,团队还借鉴行业经验,建立了风速骤升、雷暴临近等突发事件的分级响应机制。
政企协同让气候可行性论证更具权威性与实用性。“我们全程对接市、县气象局,所用气象资料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查确认,确保论证的科学性。”赵继枫表示,气象部门不仅提供历史灾情数据支撑风险评估,还联合企业搭建精细化智慧服务平台,整合雷达监测数据与现场观测信息,提供精细化预报。
“气候可行性论证不是一次性报告,而是动态指导工具。”赵继枫介绍,团队正依据论证报告中的季节风况特征,将高空吊装作业集中安排在气象稳定期。
随着开工日期临近,赵继枫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绿色能源发展既要追“风”而行,更要循“气”而建。
(作者:范如意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