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综合
宽城:气象守护4.7万吨板栗丰收落袋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10月17日07:44

10月,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迎来丰收。今年板栗总产量预计达4.7万吨,优质果率提升至85%以上。这份收获背后,气象服务发挥了关键作用。

宽城板栗栽培始于秦汉,2023年11月“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然而,这份“活遗产”在今年遭遇强降水挑战。宽城县气象局数据显示,6月至9月,全县累计降水量达659.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5.9%,为近20年来最多。

“今年的降水特点格外突出,不仅总量大,而且对流性强、强度大。”宽城县气象局局长吴阳介绍,如果采收前遇短时强降水或者连阴雨天气,极易导致果实裂果霉变,晾晒时遇突发降水会影响品质,强风还可能吹断枝条、吹落果实。传统板栗加工需经过“晾晒、脱壳、烘干”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对湿度、温度有严格要求。

对此,宽城县气象局组建由2名退休老干部和5名青年技术员组成的“农业遗产气象服务专班”。吴阳说,退休老干部熟悉当地“十里不同天”的微气候特点,青年技术员则能通过雷达、卫星数据精准捕捉强对流系统,这种“老带新”模式让预报服务更精细。

专班建立“分钟级监测、小时级预警、点对点指导”的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加密布设的8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控雨情,一旦捕捉到强对流信号,立即启动预警流程,10分钟内就能将预警信息推送出去。专班还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定制服务产品,采收期推出“采收适宜度指数”,晾晒期发布“晾晒风险指数”,加工期提供“烘干气象建议”。

9月9日20时,宽城县气象局的预警短信准时发送至全县19万栗农的手机上:“预计未来6小时内,我县将出现中到大雨,请板栗主产区做好抢收准备。”收到短信的板栗种植大户张艳军,立刻安排20余名工人,驱车赶往位于峪耳崖镇的板栗园。

经过4个小时的抢收,近2吨板栗全部装袋完成,在最后一袋板栗装车时,豆大的雨点开始落下。“多亏气象预报准,这一批板栗能多卖3万元。”张艳军说。

在铧尖乡,栗农王建国家的10亩栗林地处山坳,在雨季常因排水不畅导致板栗霉变。“农业遗产气象服务专班”人员主动服务,提出“雨后及时松土排水”的个性化建议,并在9月13日提示一场短时大风天气过程,指导其及时加固栗树支撑。王建国表示,今年板栗的优质果率比去年提高15%。

未来,宽城县气象局将把气象数据与板栗生长模型结合起来,建立“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气象数据库”,为板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提供数据支撑。

(作者:刘丰浩 刘志芳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