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直面黄淮海地区持续连阴雨,豫冀鲁等地气象部门——
以“抢”助收 全力保“三秋”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10月16日07:57

近期,黄淮海地区持续连阴雨天气对“三秋”生产带来影响。10月14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气象部门行动起来,为强化科学防范、狠抓避雨措施提供支撑,全力保障“三秋”生产。

河南

10月10日,河南省卫辉市城郊乡唐岗村的高标准农田间机械轰鸣,多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正在抢收已成熟的玉米。“为了抢收这1000多亩玉米,我又新购置了两台履带式收割机,每天可以多收100多亩。”种粮大户李治国一边忙着指挥装车转运一边说。

9月以来,河南出现8轮大范围明显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达332.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7倍;平均阴雨日数达27.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1.8天,两项数据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值。

面对降水,一场雨里抢“秋”保丰收的攻坚战,在中原大地全面打响。河南气象部门早部署、快行动、强落实,将做好“三秋”气象服务保障作为重中之重。省气象局提前印发“三秋”气象服务工作方案,明确省、市、县三级职责清单,聚焦秋粮收获、晾晒、播种等全链条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靶向支撑。

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察看大豆成熟情况 冀涛 摄影

9月17日,经过多轮研判,省气象局发布针对秋收影响的《重要天气报告》,并第一时间报送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省委、省政府领导迅速作出批示,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安排部署秋粮抢收抢烘工作。

与天争时,与雨赛跑。省气象局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建设、风云三号03批农田生态系统建设等成果,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变化和收获进程,结合田间要素监测数据和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开展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对机收晾晒、作物品质等影响分析。省气象局还联合省级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与3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进一步完善农田渍涝、连阴雨天气等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指数体系,重点强化关键抢收窗口期预报,每日滚动发布全省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分区域、分时段提供秋收关注重点信息。

与此同时,部门协同的合力不断凝聚。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单位组建多个“三秋”工作指导组,分赴不同地市指导开展抢收烘干、排涝降渍及秋粮收购等工作;与农机、农技部门建立“每日会商、实时联动”机制,每日推送精细化墒情预报,将气象预警信息融入农机作业平台,帮助农机手提前规划作业路线。

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积极组织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指导,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在各地,气象部门主动开放业务园区空地供周边农户临时晾晒。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北乜城村李师傅感动地说:“气象局不仅及时提醒天气变化,还提供场地,真是帮了大忙!”

截至10月10日17时,河南秋收作物已收获9106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7%。

河北

10月以来,河北多地出现连阴雨天气,全省气象、电力、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应急联动,保障秋收秋种与民生安全。

10月11日,在霸州市兴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新购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正穿梭于玉米地间,机器轰鸣声中,倒伏的秸秆被快速收割处理。

针对降雨,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以及玉米、小麦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针对全省秋粮抢收、小麦抢播发布技术建议,提出“两抢、三服从、四补一促”技术路线。

廊坊市气象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滚动发布“三秋”农业气象服务专报、秋粮抢收和冬小麦抢种技术建议等。10月9日,根据霸州市气象局发布的“三秋”农业气象专报,霸州市委书记刘岳立即作出部署,要求各乡镇和部门重点排查农田排水系统的隐患,加固农业设施,气象部门要加密监测、精准预警,提供科学防范建议。

10月8日,在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玉米种植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察看作物成熟度和土壤墒情 王春暖 摄影

连阴雨天气给秋粮晾晒和储存带来挑战,河北省气象局还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联合构建每日会商机制,为粮食烘干企业提供全方位电力服务,最大程度减少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霉变和损耗。

在邯郸,当地气象、农业农村、粮储、供电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组建秋收服务小分队,最大限度降低阴雨对秋收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曲周县供电分公司根据气象信息,及时通过微信群、本地媒体等渠道发布安全用电提醒。曲周县四疃供电所负责人李强介绍:“根据当下秋收进度,我们将持续加大保电力度,尤其针对粮食烘干保障用电,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针对成安县62家粮食加工企业和312个种粮合作社的烘干需求,县气象局根据收获进度、设备容量、用电需求等提供气象服务,保障烘干设备用电“零中断”。

此外,聚焦粮食运输交通保畅,石家庄市气象服务中心为石家庄铁路工务段开展专题服务,衡水市气象局通过“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向沿线交通部门同步推送预警信息,河北高速集团养护分公司饶阳养护队根据气象预警信息组织养护队员在关键分流处进行预警蹲守。

山东

10月13日,山东部分地区迎来久违的阳光。田地里,人影穿梭,机器轰鸣,各地正全力开展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抢收工作。农民们知道这是短暂的降水间歇,根据气象预报,15日和17日,山东将再次出现两次降水过程。

9月以来,山东省平均寡照日数、降水日数、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值;10月1日至12日,山东出现连阴雨天气。截至10月13日,全省农田过湿面积7650万亩,大部分地区土壤持续过湿。

面对严峻形势,9月以来,山东省气象局通过重要天气预报等形式向省委、省政府报送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有力应对连续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0月8日至11日,山东省委、省政府派出16个督导服务组,分赴各市县开展秋收秋种督导服务。山东省气象局作为成员单位,派出16名气象业务及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对各地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长效联动机制进行督导,指导种植户抢抓天气窗口及时开展秋收秋种。

“根据气象预报,我们早早联系了履带式收割机,趁着不下雨,抓紧抢收!”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河头村种粮大户李成说。

10月8日,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察看玉米生长情况 韩明明 摄影

在连阴雨天气来临前,兖州区气象局就启动秋收气象服务专项预案,组建服务专班,结合地面观测站数据加密监测农田墒情,精准预测降雨时段、强度及影响范围。“我们将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村村响大喇叭等渠道,第一时间推送给种粮大户、合作社和镇街农技人员,为抢收争取主动权。”区气象台台长王鹏介绍。

针对农田渍涝风险,山东省气候中心联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布灾害风险预警产品5期,联合制作发布秋收秋种专题服务材料6期。山东省气象局还与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山东金融监管局联合做好秋粮生产田管时期农业保险服务工作,与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联合推进全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减量服务试点工作。

在济宁市兖州区,气象、农业农村、农机等部门高效联动:一方面,跨区域调度农机,从江苏连云港等地引入26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协调周边地区5家粮食烘干服务点24小时满负荷运转;另一方面,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在降雨间隙深入田间,指导农户调整收割节奏,推广“人歇机不歇”轮班制。

在德州市齐河县,根据气象局预报信息,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并下发了玉米收获抑制霉变方案,以“明白纸”的形式发放到各乡镇,指导农民科学应对。

在淄博市桓台县,气象局组织农业气象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调研+精准指导”双线行动,助力农户降低降水对秋收的不利影响。(申露婷、孙占同、王利轩、王洁、钱茂鑫、安海涛、阎访、高春雪、张继波、王琪、刘正阳、宋鹏程、张亚飞、王萌萌、荣云鹏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陈争 周爱春 马洵 张嫣然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