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综合
桂林:气象赋能“甜”了月柿 “暖”了果农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9月18日18:03

  “大家看,这颗恭城月柿果肉饱满、色泽鲜亮,咬一口甜润多汁,而这绝佳口感的背后,离不开适宜的气象条件!”“柿子喜欢温暖而湿润的环境,恭城热量充沛、雨量充足,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月柿的高品质。”9月1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气象局的网络直播间里,气象专家手持金黄的月柿,向网友生动讲解天气与果品品质的奥秘。这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式带货直播,累计获得3.5万个点赞,卖出月柿近600斤,评论区洋溢着“既长知识又买好货”的热情互动。

  这场直播不仅是销售方式的创新,更是气象部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桂林市气象局立足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定位,着力打造 “1+6”气象品牌矩阵和“四带联动”特色服务品牌,以高质量气象文化建设助推桂林气象高质量发展。其中,名特优农产品气象服务示范带,与此次直播带货有着紧密联系,也在更多农户的生活里写下了温暖的故事。

在恭城月柿园开展助农直播 黄廖雨斯 摄影

  名特优农产品气象服务示范带以实施“一县一品”直通式服务与赋能农业产业链为核心抓手,恭城、永福、阳朔、荔浦、资源五县联动,精准服务本地生产的月柿、罗汉果、金桔、生态米、荔浦芋、红提、猕猴桃等产业。在恭城,不仅设立了广西月柿气象服务中心,还建设了莲花红岩月柿气象科技小院,推动农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与实用化。

  在去年台风“泰利”来临前,科技小院的工作人员提前3天就到柿子种植户余运中的果园,指导农户加固果棚、疏通排水沟,“要是没听他们工作人员的,我这果园至少要损失一半果子!”余运中说。目前,气象部门已依托广西月柿气象服务中心开展过多次服务,为农户准备宣传资料达1000余册,内容涵盖气象预警、农技科普、加工晾晒条件预报等 。

  桂林气象部门通过一系列举措,将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种植前的气候分析、种植中的气象灾害预警,到收获后的农产品销售,都有气象服务的身影。

  在永福县,气象服务群成了罗汉果种植大户的“定心丸”,每当有预报预警信息,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推送,还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罗汉果研究所,精准对接种植需求;在阳朔县,福利道山生态米种植区的自动气象站正在建设中,未来将为“农耕+研学+康养”新业态提供气象支撑;在资源县,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局、合作社合作,完成红提、猕猴桃等作物的气象服务需求调研,重新配置 “丹霞红提示范园区”农田小气候站,让特色水果长得更“顺气”。

  荔浦市杜莫镇的荔浦芋种植大户苏龙和,提起气象服务更是赞不绝口。“荔浦芋就像‘娇小姐’,球茎膨大期,水既不能多也不能少。”今年8月,苏龙和种植的芋田出现轻微旱情,他正愁着要不要浇水,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就来到田间,“他们手把手教我通过‘晓天气’APP看未来7天的降水预报,还说‘再过3天有小雨,刚好能解渴,现在浇水反而容易烂根’。”工作人员还向他发放气象科普宣传资料,详细讲解暴雨、冰雹等灾害的防御知识,结合芋苗长势定制“气象方剂”。“按他们说的做,今年我的荔浦芋个头比去年大一圈,每亩能多收200多斤!” 如今,荔浦市气象局已联合农业农村局了解当地荔浦芋种植规模及农户数据,提升微信群服务质量,让更多芋农享受到精准气象服务。

  从田间地头的精准指导到直播间里的科普带货,桂林气象部门正以专业服务串联起一条覆盖生产、管理、销售全链条的助农体系。漓江生态气象服务示范带、红色气象服务示范带、民族风情气象服务示范带等正协同发力,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气象智慧与温度,助力农户“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唐莉梅 覃莉晶 吴宝嘉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