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惊蛰春雷乍响,洞庭山万亩茶园渐次苏醒。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气象局紧扣农时,自3月12日起组织为农服务专班走进金庭镇水月坞中国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园及东山镇各大茶园基地,以气象科技为春茶生产保驾护航。在精细气象服务的助力下,当地今年首批明前茶采收效率提升23%。
观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吴中区平均气温稳定在6℃至20.9℃之间,累计日照达97.8小时,温湿双宜的气候条件促使茶园芽叶萌发整齐。服务团队在洞庭山碧螺春核心产区布设物候观测仪,通过动态采集芽叶生长数据建立生长预测模型,成功预判3月15日为明前茶最佳采摘窗口期,并将这一预测信息在3月11日2025年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向公众发布。
在传统气象预警基础上,吴中区气象局创新整合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构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助手”应用平台。该系统通过智能交互可实现精细化服务:当茶农查询“未来一周碧螺春茶叶生产建议”时,平台会自动整合温度、湿度、风力等多维度数据,输出涵盖采摘时段建议、晾晒条件预判等全流程的定制化方案。针对3月15日冷空气过程,服务专班特别制作三期《碧螺春茶采摘气象专报》,逐时细化冷锋过境时段风力变化及温差波动数据。
天王坞茶园负责人姚益林看着手机上的实时气象预警信息感慨:“近期温度骤变频繁,多亏气象部门推送的服务产品,我们才能完美避开雨天,在茶芽展露‘一芽一叶’黄金形态时及时采收。”
吴中区气象局将继续深化与农业农村局的合作,构建“监测-预警-应对”全链条服务体系,联合开展茶园极端天气应急演练,模拟倒春寒、强对流天气等12种灾害场景处置方案。同时试点建立“气象要素+茶叶品质”关联模型,通过积温、降水、日照等9项指标构建气候品质评价体系,让千年茶香在数字经济时代焕发新生机。
(作者:汤小红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