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期,河北气象部门积极应对复杂天气形势,以“智慧气象”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全方位助力秋收秋种。
据气象部门统计,10月1日至9日8时,河北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预计降水将持续至13日,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秋收作物收获和冬小麦播种进度。省气象局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建议农户抓住降雨间隙抢收,采取通风存储、烘干等措施,及时对农田进行排涝降渍,适时开展秋播,将不利天气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精准预报智慧助农
10月9日,在衡水市故城县东大洼产业园区,种粮大户赵建成望着自家3800余亩玉米田,对农业气象服务群里的“秋收秋种气象指数预报”赞不绝口:“今天降雨暂停,正好组织收割机抢收,烘干设备也已经到位!”
10月8日,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玉米种植区,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察看作物成熟度和土壤墒情。王春暖 摄影
今年秋收期间,气象、农业部门联合启动科技助农专项行动,通过田间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风力、降水等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分析玉米成熟度,为衡水市436万亩春、夏玉米收获提供“收割窗口期”精准预报。
9月下旬以来,石家庄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局联合滚动发布2025年秋收秋种专题报告,针对近期连阴雨,为农户及时提供收获适宜地块预报。十一假期期间,气象专家深入服务一线,为农户详细分析气候特点、玉米生长期气象条件的利弊,并结合《冬小麦十一播种期预报》指导秋种。
因地制宜靶向施策
秋收期间,邢台市南和区气象局与农业部门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数字化定制服务,建议田间管理能力强、采取科学灌溉地块夏玉米“适当晚收”,并多次实地察看、开展助农课堂,实现数字化赋农避灾减损、增产增收。金沙河万亩方基地的农户王浩楠表示:“有了精细到小时的气象服务帮忙,秋粮颗粒归仓我们更有信心了!”
10月中旬,唐山市滦南县的水稻即将迎来收获期,县气象局针对水稻全生育期开展“跟踪式”气象服务,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专报,让农户面对灾害性天气临危不乱。滦南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刘兵介绍,今年滦南县水稻种植面积约16万亩,已经提醒全县广大种植户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初霜冻预测日期,必要时采取烟熏等方式保护晚熟水稻,抢抓时机准备农机作业,加快收获进度。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16万亩水稻即将进入收获期。王明生 摄影
直通田间服务到家
在保定,高阳县气象局组成指导组,深入玉米主产区实地了解不同品种玉米的成熟度与籽粒含水量,结合实时墒情监测数据,为种植大户量身定制“一户一策”农事方案,“零距离”服务模式提高了玉米收割和翻晒效率。
阜平县气象部门针对大枣秋收期连阴雨易导致裂果、霉变的问题,创新“靶向式”风险预警,气象服务直通田间,推出“阜平大枣连阴雨灾害风险预警”专项产品,提供采收适宜度指数和裂果气象风险等级等专业数据。同时,与县林果管理办公室建立联合服务机制,将复合型技术服务直接送达农户手中。
10月9日,宁晋县气象局为最大限度降低连阴雨带来的损失,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秋收秋种专项指导调研,结合宁晋地势低洼易积水的特点,针对性排查农田渍涝风险。针对田间有积水、土壤湿度过大、短期无法散墒整地的地块,建议采取“四补一促”的小麦晚播应变栽培技术。
截至10月8日,全省秋粮收获4300余万亩,占种植面积的近七成。全省冬小麦播种57万余亩。河北气象部门将继续积极应对连阴雨天气,为科学安排农事活动提供气象指引。(高春雪、范如意、刘思廷、王贵梅、王明生、张建博、曹雨航、杨浩杰、陈清尧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白玉洁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