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圣火!”10月9日上午,在南沙科考码头的国之重器“梦想”号科考船上,伴随粤港澳三地钟声响起,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火种采集仪式举行。
10月9日,全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州南沙科考码头举行。莫伟浓 摄影
不远处,移动气象监测车犹如一个“隐形哨兵”,实时提供气象监测数据。为保障采集仪式顺利举行,广东省气象部门三级联动、高效对接,由省、市气象台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现场保障组,与全运会气象台形成“前店后厂”、“输出—校正—反馈”机制,开展递进式服务。
火种采集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全运会将进入开幕30天倒计时。广东省气象部门围绕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等重点环节,制定了13项专项方案与15项业务流程,确保赛事保障责任到人、流程清晰。
在全运会上,多项气象科技将投入应用。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全运会智慧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对开闭幕式场馆进行三维实景建模,并叠加十米级风场模拟,建筑绕流、狭管效应等微观风场一目了然。
10月9日,广东省气象部门业务技术专家团队在气象应急监测车上共同分析研判火种采集仪式现场天气变化。陈碧强 摄影
“就像‘3D场馆气象显微镜’,分钟级地把低空风实况和三维预报拼在同一块显示屏上,导演与裁判一眼就能看懂‘顺风/逆风窗口’。”广东省气象台副首席韩浦城介绍,在全运会智慧气象服务保障系统里,无论是开幕式的视效与安全窗口,还是港珠澳大桥上的阵风与横风风险,都能提前标注出来,为开幕式关键环节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此外,该系统实现从预报产品生成到共享分发的全流程自动化,与执委会指挥平台通过政务数据专线对接后,场馆预报、预警信息、统计数据可实时推送至相关人员。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各类气象服务专报4000余份。
同时,基于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人工智能模型开发的AI气象助手“穗小天”应运而生,其具备查天气、看赛程、问建议等功能,可通过语音或图文与用户交互。
当用户提问“跳高比赛何时风速最小”“下午降雨是否影响网球赛程”等问题时,“穗小天”可调用实时数据与专业模型,生成通俗易懂的结论与建议,大幅提升信息获取效率与用户使用体验。
面对涵盖广东17城与港澳的赛事布局,广东省气象局与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建立联合工作专班,开展常态化联合会商、产品共享与数据交换,重点保障跨境马拉松、公路自行车等项目。同时,通过专线对接与主从备份,确保跨地区数据流稳定畅通、信息协同一致。
(作者:陈雪梅 陈碧强 郝倩楠 郭志萍 汪至新 责任编辑:闫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