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任两届的全国政协委员,2025年,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迎来了履职生涯的第8年。
过去7年,张兴赢提交的20件提案,悉数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回函办理,同时还获评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奖。
“高言值”提案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为长期从事环境气象与气候变化研究的科技工作者,8年来,张兴赢从关注气候变化的自然机理和科学规律逐步拓展到了气象气候科学领域对社会和民生的影响。其提案关注点从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施策,再到呼吁建立巨灾风险、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每件提案都是前一年内容的“升级版”。
这样的“进化”,根植于张兴赢以专业领域的敏感性抓取党政关注、群众关切、现实所需,并逐步从科学研究向社会治理延伸。他正以小切口建议系统性、前瞻性地解决“真问题”,不断释放提案的社会价值。
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共同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张兴赢去年亮相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时便敏锐提出:面对极端灾害天气,当前人类社会自救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气象早期预警。如今,《关于全面提升早期预警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提案》,已从“纸面”到了“地面”——应急管理部组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专门设定监测与预警专章;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提升城市极端暴雨防范应对能力的指导意见》,将提前预警作为重要任务;中国气象局2024年及时发布预警信息1.7万余条,开展预警“叫应”34万人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提升至99.1%。
张兴赢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回答记者提问。陈建 摄影
如今,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中国思路和方案:在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第78次届会期间,中国气象局与WMO联合举办以“会员对全民早期预警倡议贡献”为主题的边会;在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平台东盟数据服务启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中国面向全球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年)》……
通过提案,张兴赢看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命力,“不仅守护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惠及了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
“跨界”团长的八桂履职路
从2024年1月起,张兴赢有了个新身份——作为第24批来桂中央博士服务团团长,他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挂职)。
从气象“跨界”到生态环境,从国家的宏观管理到社会的基层治理,他深切感受到,不仅可以用自己长期在气象部门的科技积累赋能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还可以做连接中央和地方的桥梁,让宏观政策在基层更好落地。“我想这也正是中央博士服务团下基层的初衷。”
一年来,他深入基层调研,听取第一线声音,掌握第一手资料,带着政协委员的使命在一线探寻生态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基层答案。
2月17日,张兴赢在广西环境企业调研,了解环评机构从业情况以及环境检测和治理技术进展。本人供图
面对“双碳”战略的实施,张兴赢促成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广西分中心的建设、推动自治区气象局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持续深化合作、协助广西气象部门谋划南宁综合气象探测基地升级……目前,他正全力推动中国—东盟生态环境联合创新研究院建设。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威胁,张兴赢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带来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提案》也得到了相关部门采纳和落实。去年9月,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联合出台《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部署10个领域重点工作任务。他亲身践行,在广西积极推动提案内容在基层实践的有效路径,在他的推动下,柳州市疾控中心入选国家疾控局第二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应用试点单位,广西举办首届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广西交流推进会。
今年,张兴赢将聚焦冰川消融的生态环境风险、气象金融、空气质量改善与碳减排协同监测评估、环境影响评价从业机构监管等领域,带来从风险预警到制度建设的多份提案。
张兴赢坦言,无论身份、岗位如何变化,将始终恪守着永恒的“不变”——“用心用情做一件事情,为国家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未来,张兴赢将持之以恒地以政协提案为纽带,贯通科研论证与政策制定、数据分析与民生实践,构筑起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民生的转化通道,这份将科技理性与人文情怀深度融合的履职答卷也将亮色更显、成色更足。
(作者:刘倩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