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多年来,中国已经与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这一过程中,气象部门不断提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为服务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栏目将以气象科技视角,跟踪报道“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进展、新成果,展现气象部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
新疆是连接亚欧国家(地区)贸易往来最便捷的陆上跨境物流枢纽地区,也是中欧班列西通道。自2016年中欧班列新疆段从乌鲁木齐市集结中心正式开通运营以来,这支横贯山海的“钢铁驼队”不仅承载着大量货物,更驮起了沿途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友好交流的重任。2024年,新疆铁路阿拉山口与霍尔果斯两大口岸更是凭借全年通行中欧班列16414列,以及同比增长14%的傲人数据,创历史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列车”。
中欧班列新疆段顺利运行的背后凝聚着气象智慧。班列穿越了阿拉山口风口、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等多个内陆大风风速最高、风灾最严重的区域,南疆线前百公里风区的线路走向几乎与大风风向垂直,列车面临极高的翻车风险。为此,自治区气象局与乌鲁木齐铁路局成立铁路气象保障机构,合作开发大风监测系统,先后在沿线建设50多个大风自动监测站,每20分钟开展一次大风预报。每天向铁路部门提供中欧班列行进沿线常规预报服务信息以及实况信息等内容,及时发布重要天气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铁路部门根据预报和铁路停轮指标安排停轮避风。自治区气象局还深入研究新疆境内中欧班列沿线灾害性大风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基于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确定大风灾害的高风险区域、致灾阈值,开发新疆大风灾害危险性等级预报产品,为班列安全通行筑起坚实防线。
新疆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兰新铁路大风试验列车上开展试验。新疆气象服务中心供图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与中南大学及乌鲁木齐铁路局紧密合作,共同发布了9份铁路大风试验专项服务材料,主要包括风区瞬间极大风速、最强大风时段、最大风速趋势预报等关键信息,确保了铁路专项试验的正常开展,为班列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新疆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冬梅表示。
新疆自然降水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但班列途经的东疆、天山北坡地区以及部分中欧班列沿线区域会时常遭遇短时局地强降水,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及时获取准确气象信息对中欧班列的安全通行至关重要。自治区气象局开展了中欧班列沿线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服务,以及极端暴雨形成机理研究,对哈萨克斯坦境内不同区域极端暴雨的环流配置、水汽输送等进行分析总结。
为进一步提升班列线路的预报预警能力,自治区气象局不断加强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技术创新。铁路安全运行保障系统的成功研发,使得中欧班列沿线路段能够进行5公里至10公里范围内的气象预报和风险监测,并自动触发告警机制;强对流天气及山洪地质灾害、大风预报预警平台接入铁路部门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对山洪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以及以分秒级的速度获取大风监测数据;“丝路气象”APP的运行可以让使用者在移动端随时随地获取气象信息;中亚预报平台的研发,提供了中亚区域要素格点预报产品等更为精准的气象信息。得益于平台支持,强对流天气、山洪地质灾害及大风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得以加强,气象服务工作的质效全面提升。
自治区气象局还以精密的监测、精准的预报与精细的服务,为中欧班列沿线铁路的平稳运行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8月24日凌晨,自治区气象局及时向铁路部门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及强降水预警信息,铁路部门接到预警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封锁水害区间,调整列车运行方案,减轻了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据统计,2024年自治区气象局为中欧班列新疆段提供气象服务材料800余份、预警信号190余期以及周预报170余期。
新疆气象部门将在中欧班列运行中持续发挥气象科技力量,保障班列稳健前行,为新疆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的气象动能。
(作者:李琼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