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冰雪激情在黑土地上点燃,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为北国带来了无限活力。在这场盛会背后,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升级观测设备、优化观测网络、提升观测精度,用精准可靠的气象服务诠释“龙江同心,气象同梦”。
硬核支撑 夯实精准观测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紧扣亚冬会气象保障服务需求,精心打造天、空、地一体化气象综合观测与信息服务系统。
气象部门统筹运用多颗气象卫星数据,通过深度融合卫星观测资料与数值模式、实况观测等多源资料,提升赛区大气参数、地表参数获取能力,形成和输出源源不断的风云气象卫星等多源卫星监测产品,有力保障精细化的赛事气象服务。
在地面观测方面,由多部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X波段天气雷达等组成监测网,并经过技术升级改造,新增定量估测降水、降水相态识别等功能,扩大了监测覆盖面,缩短了数据获取时间,数据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气象部门因地制宜,配备多观测要素各型号自动气象观测设备,其中,建设12个便携自动站作为应急备份“生力军”,15个手持观测设备作为赛场应急补充“尖兵”,建设固定自动气象站15个、小型自动站17个、交通自动站10个,打造组合矩阵式观测新模式。此外,为实现空中技巧类项目的预备服务产品观测精细化,还建设超声风设备6个。
针对雪上、冰上项目及赛场外围需求,气象部门合理配置观测设备,在雪上项目起跳类场地增设激光测风设备,以满足赛事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
密织网络 确保信息安全速达
为实现亚冬会观测站网实时数据的高效收集、传输,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全力构建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
由气象部门构建的气象数据仓库,与主办方紧密对接,实时同步省气象天擎大数据云平台中的省气象台和亚冬会气象台实况数据与服务产品,并提供面向不同场景的数据服务接口,使赛场能够便捷获取预报数据、地面观测数据、卫星观测数据、雷达观测数据等各类气象数据。
气象部门搭建的亚冬会气象自动站中心站,全要素接入亚冬会相关观测数据,能够在2秒内完成数据收集、处理、入库和归档,通过省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向气象业务系统提供稳定的数据,有力保障了气象观测数据的高效处理与快速传输。
同时,气象部门还新建了省气象数据中心到亚冬会气象台(哈尔滨)、亚冬大厦、亚冬会气象台(亚布力)的三条气象数据专线,大幅提升数据交换能力。亚冬会气象台(亚布力)增加了网络设备,并接入互联网专线,有力支撑亚布力赛场预报服务和亚冬大厦气象数据产品的展示。
此外,气象部门增建态势感知系统、漏洞扫描系统、亚布力赛场网络边界防护系统、网络准入系统等,全面强化网络安全监测与主机安全防护,确保气象信息传递安全可靠。
国省协同 气象服务再升级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与中国气象局相关直属单位共同开发建设了多个业务平台,全方位支撑亚冬会气象服务——
联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打造天擎·实况黑龙江平台,利用快速可视化渲染技术,精准对接黑龙江省级天擎接口,实现黑龙江及周边区域的139种观测与实况数据在线交互可视化服务,进一步增强了本地气象数据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共同开发亚冬会实况分析平台,接入观测站点、雷达、卫星、特种观测、实况产品、预报产品等117种气象数据,实现气象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开发了“天衡天衍亚冬版”,集成天气雷达、小时与分钟频次的地面观测、风场、垂直观测、大气可降水量以及统计分析等76项产品,实现了哈尔滨和亚布力赛事实况地面站点、交通站点、赛区方舱站点的对接,提供赛事场馆的气象监测、分析等专题服务。
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开发了“风云地球亚冬版”,筛选最适合冬季天气特征的5种卫星云图、3种云参数产品、2种积雪产品、4种温度产品,融入冬季关注度最高的5种逐小时地面气象观测要素和4个高度层的数值预报场,形成适合冬季天气实况分析的卫星资料综合应用平台,制作了针对亚布力滑雪场的100米分辨率卫星观测图像,可及时反映亚布力滑雪场周边的监测信息。
……
亚冬会的赛场已被激情与梦想点燃,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构筑的观测体系凭借不断革新的技术、科学优化的布局以及对数据的严格把控,将精准的气象信息源源不断传递到赛场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韩志鹏 代庆 谢晶心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