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全国气象科技大会将于10月15日召开,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凝聚共识,以科技创新的磅礴之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9月5日,中国气象局党组印发《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工作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围绕率先建成气象科技强国,聚焦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开展系统部署。
紧扣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工作主线,就如何把握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从锚定战略目标、明确任务举措、加快系统集成等三个方面对《方案》进行解读。
锚定战略目标——对标建成科技强国“五个强大”能力要求,聚焦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实现“三个高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保障
问:“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气象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中国气象局党组鲜明提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现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方案》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阐述了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特征与内涵——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是以创新驱动、科教融合、人才集聚为特征,落实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求,实现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等目标的现代化,重在“能力”的提升,体现气象的“硬实力”。
其中,要深入把握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加快实现“三个高水平”:
一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在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量子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彰显气象的高科技优势。
二是高水平人才队伍支撑,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为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是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持续夯实气象卫星、雷达、数值预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四大支柱”,实现各业务链条“咬合式”协同发展,提升气象业务综合能力。
问:在当前形势下,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答: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全球变暖背景下天气气候形势复杂严峻,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信息化全面引领创新,深刻影响传统行业的生存发展。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必须精准把握机遇,率先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赢得全球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影响天气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强发,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面临更大挑战。
在新发展阶段,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非常重要而急迫。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就要主动迎接挑战,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引领世界气象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和权威产品。
明确任务举措——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人才队伍支撑、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的关键目标,抓住关键、统筹推进,细化“施工图”
问: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开展系统布局、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围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汇聚各方合力、积蓄创新动能,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迈出新步伐。《方案》明确四方面主要任务。
着眼高效协同,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攻关力量组织,有序落实《气象科研项目谱系资源配置2030规划》任务,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的协同攻关团队建设,凝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优势力量。
着眼全链条,要优化各类气象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梯度衔接功能定位,全业务链、全创新链、全人才链统筹壮大气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着眼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要以组织实施“亚澳非”季风、青藏高原、淮河流域、华北暴雨等新阶段四大气象科学试验为抓手,强化气象基础研究,不断增强气象原始创新能力。
着眼突出战略急需领域的关键技术,要围绕气象观测设备、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极端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大数据、大模型等新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强化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气象应用服务技术攻关。
问:聚焦高水平人才队伍支撑,在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增效上如何作为?
答: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可以说,科技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科技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因此,《方案》明确了六方面主要任务。
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引领发展,三者有机贯通、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方案》提出,强化科教融合协同的局校合作机制,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开放合作,建立气象发展需求主导、高校院所统筹布局的气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模式。
聚焦人才培养、汇聚,《方案》明确,要培育建设一支由气象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人才组成的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构筑汇聚优势资源的气象人才高地,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气象人才高地建设等。特别是突出青年气象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通过多种方式支持青年人才成长。《方案》还关注到推进大气科学学科和气象专业学位建设,布局新增气象类学科授权点,培养符合气象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等。
同时,发达的人才根系、良好的成长沃土,才能促进事业青蓝相继、人才辈出。《方案》还提出,厚植新时代气象科技创新文化土壤,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气象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等。
问:聚焦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在科技业务深度融合上要采取哪些举措?
答:气象事业本身具有知识密集型、技术先导性特征,决定了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由此,《方案》明确了七方面主要任务。
围绕“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方案》提出谋划发展第三代风云卫星,提升天气雷达数据质量,完善产品体系,建设天气/气候一体化的新一代数值预报系统和全球大气再分析系统,发展智能网格分钟级短临预报产品,丰富次季节气候预测要素,打造气象服务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平台等任务。
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方案》也关注到强化数据融合业务能力,实施“气象数据要素×”行动,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气象研发应用,加快推进金融气象指数研发应用,探索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气象服务技术和场景等新动能新优势发展塑造。
围绕推动气象产学研融通创新,《方案》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承担气象重大科技项目,引领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强化重大装备和智能化技术发展,通过健全气象科技成果全流程管理机制等推动成果落地。
问:聚焦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哪些重点举措落实科技管理“四抓”(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要求?
答: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强调“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围绕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明确了六方面主要任务。
要持续深化气象科技评价制度改革,通过多种举措,形成聚焦业务发展、突出实物工作量的科研项目评审、科技成果评价、人才团队与平台机构评价等气象科技“三评”新导向。
要全面推进气象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形成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龙头”,对专业院所统一学科与研发布局、统一项目与任务分工、统一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规划、统一目标考核与激励举措的“四个统一”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领域全国研究中心。
要统筹提升气象创新平台建设质效,推进气象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完善中国气象局部级重点实验室布局等。
要规范建设发展气象新型研发机构,加快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合肥气象量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建设和运行,在科技体制机制方面大胆探索,以改革出制度、出成果、出人才。
要完善东中西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央地协同和区域创新资源统筹,着力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
要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增效,建立健全气象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引导激励机制等。
问:聚焦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在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哪些考量?
答:目前,全球普遍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在气象领域,多年来的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开放带来机遇,合作推动发展。对此,《方案》明确要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引领国际气象科技议题制定、拓展气象科技对外交流合作3方面主要任务。比如,我们将开发综合云端早期预警业务支持系统和大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推动牵头发起“亚澳非”季风等气象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关键优势领域开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等。
加快系统集成——以改革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集中优势力量,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系统集成,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问:《方案》已经明确科技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工作重点,将采取哪些保障措施?
答: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确保《方案》落实落地,中国气象局党组从工作机制、强化督导、压实责任、提高能力、鼓励试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始终坚持党对气象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健全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和国省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协调配套政策,集中优势力量,注重系统集成,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各级气象部门单位党组(党委)要切实履行主责作用,制定细化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层层压实责任,分类分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各单位负责同志和科技管理人员着力“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更加重视学习科技新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熟悉科研规律,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工作的本领。在此过程中,也鼓励各单位结合工作基础和优势条件积极开展科技改革探索。中国气象局将及时总结各地各部门好的经验做法,对成效突出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交流和推广力度。
(作者:赵晓妮 杨蕾 丁顺清 责任编辑:闫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