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观点
时评:以人为本,让防灾机制更具操作“弹性”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3月04日08:52

张琳皓

您可曾见过这样的场景:台风红色预警高悬,家长却顶着狂风暴雨接娃返家,结果,半道被积水困住,进退两难!

2013年台风“菲特”影响期间,在我国部分城市就曾上演这出“黑色喜剧”,本应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停课机制”,却在运行过程中造成新的隐患及不便。

近日,广东珠海拿出“破局”新招。通过对《珠海市台风暴雨期间停课联动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停课工作机制》)的修订,应急管理、教育、人社、卫健、气象等5部门联手出招,让天灾面前的民生防线,在兼顾“坚固”的同时,更具操作“弹性”。

近些年,沿海城市的台风预警停课机制的确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学生这一防灾减灾“脆弱群体”避险能力不足的痼疾。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家长却反映最怕在上班时突然接到停课通知,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去接孩子,根本忙不过来。更何况,极端天气发展迅速,从预警发出到学校安排学生撤离,这当中留出的“时间空档”有时长、有时短,但家长赶去学校的距离、用时则不固定,如果“一刀切式”地要求学生必须立即离校,反而会造成“家长带娃撤离途中遭遇更大风雨”的尴尬。

对此,修订后的《停课工作机制》就很贴心。“到校学生不得强制接回”的要求让家长吃下“定心丸”,家长可以在停课信号发出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立即接走孩子,或等到风雨影响减弱后,在正常放学时间段去接孩子。这一举措,既防着一些家长错误预估路途时间冒险接娃,又给实在走不开的家庭兜了底。

同时,《停课工作机制》明确了学校的看护职责,特别将托育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其中;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以确保停课指令能够迅速传达并执行。可以说,机制的修订,在保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更添“以人为本”的色彩,是一本“揣着体温计”写出的民生指南!

修订后的《停课工作机制》还明确,停课期间,留校学生不上新课,确保未到校学生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学校也不能把停课算成迟到、旷课;对于已到校的学生,学校还需提供照护和生活保障。从种种细节入手,充分保障了学生权益,捍卫了教育公平。《停课工作机制》中要求各中小学校统一停课短信模板,避免信息混乱,确保气象预警信息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珠海的这一机制引得网友纷纷点赞。防灾机制既要雷厉风行,又要春风化雨。在防灾减灾这场大考里,做得出和用得好,同样都是“拿分”的硬通货!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