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5专题>2025绿镜头>走进辽宁>新闻播报
气象“支招” 金融“输血”,小花生变“金豆豆”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8月08日16:37

时值盛夏,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元台子乡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千亩花生田绿浪翻滚。当下,兴城花生正处于下针到膨果关键生长期,种植户孙刚站在田间地头,非常高兴:“今年花生长势非常好!有市气象局专家的指导建议,什么时候浇水、打药、施肥,我们心里底气足!”

图为位于兴城市元台子满族乡的花生生产气象服务效益对比试验基地。 摄影 :卜钰

兴城被誉为“辽宁特产花生之乡”,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丘陵沙壤的土质,特产的小粒白花生营养丰富、色润味甘、品质上乘,深受国内外食客的喜爱。

一颗花生从出苗到开花落针,再到膨大结荚收获,得经受天气的重重考验。近年来,兴城市气象局联合农业部门、金融部门为花生产业打造“量身定制”的服务体系,有了气象科技赋能,一颗颗兴城“花生果”变“金豆豆”,充盈着种农户的“钱袋子”。 “让每一颗花生生长在适合它的天气环境中”

花生是辽宁省第三大作物和优势农产品,也是亩净利润最高的大宗作物。葫芦岛兴城作为辽西花生主产区,年花生交易量40至50万吨,年交易额在40亿元以上。

葫芦岛地处辽西走廊,是辽宁省西南来向天气系统的入境门户,暴雨、大风、强对流等频发。灾害性天气是影响兴城花生产量和品质最关键的因素。

“花生播种怕春旱,结荚期怕暴雨涝渍,收获期最忌连阴雨和早霜。”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揣艳军说,“一斤兴城花生白果比普通花生贵8毛到1块钱,如果在生长关键期经历一场天气灾害,花生不仅卖不上价,还有可能被拒收。”因此,花生生产全链条迫切需要精细化、高频次、同频率的气象服务。

2024年8月20日,葫芦岛经历了突破历史极值的特强等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51.8毫米,最大降水量534.7毫米,这对7月刚经历旱涝急转的花生致命一击。然而,天时难测,农事有方。气象预警成为了花生耕种的“调度令”。

“暴雨前,我们与市气象局开展联合会商,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意见,提前2天发布气象预警和灾前措施,提醒农户做好重大气象灾害下花生的排水散墒工作。”葫芦岛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科长闻雷说。

“暴雨前,接到气象部门的预报与通知,我立刻赶到花生田,清理沟渠,做好排水准备。这才避免了更大程度的损失。”孙刚说。

从“看云识天气”到“数智种花生”,气象工作者携手种植者正书写着“藏粮于技”的新篇章。

不见春雨不撒种,花生播种总要等到第一场透雨落下,曾是这里花生耕种的传统,是老辈“望天而耕、靠天吃饭”的真实写照。如今,习惯在悄悄改变。

当下,元台子象花生生长正旺,花生田绿浪翻滚。 摄影:卜钰

“今年春雨还没下就提前播种了花生。”种植户孙刚回忆,这一打破传统的决策,正是基于气象部门5月初发布的预报和农事指导:虽无降雨,但地积温达标且土壤墒情适宜,完全满足播种条件。

孙刚坦言,这份对气象部门的信任,源自一份份可靠的科学数据、一次次精准精细的预报服务和实打实的防灾减灾成效。

2022年,在辽宁省气象局统一规划下,花生气象服务中心落户葫芦岛,在元台子乡示范基地建设了全省首个花生气象监测站,农户抬头便可实时查看气象、作物和土壤要素数据。同时,花生气象服务中心结合当地气候资源禀赋,为种植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跟踪式”气象服务。

葫芦岛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丽敏介绍,三年来,市气象局完成了辽宁省花生种植面积、产量数据调查工作和精细到县的花生分布图制作;研发了春播期地温预报服务方程、发育期与积温定量评价关系,订正了花生渍涝指标和花生打药窗口期预报服务指标,并将“智能网格预报+农业气象指标模型”应用于春播、夏管、秋收服务,助力农户精准锁定农事黄金窗口期。

为提升花生气象服务的科学性与精准度,2024年葫芦岛市气象局创新开展花生生产气象服务效益评价对比试验。试验地块根据气象服务调整播期、收获期,对照地块依据农民经验自行管理。经过一年的田间试验、测产分析与专家论证,气象服务地块出苗率提高了7%;每亩花生增产27.5公斤、增收238元,气象“软服务”产生了提质增效的“硬效益”。 “得益于‘气候惠农贷’,资金周转难题解决了!” 花生种植户曾长期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扩大生产需要资金,但自然灾害风险又让银行不敢轻易放贷。如今,这种“看天吃饭”的困局正被“气象X金融”双方合作、多方共赢的模式打破。

2024年11月5日,葫芦岛市气象局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葫芦岛市分行联合推出的“气候惠农贷”,种植户贷款额度、利率优惠与气象数据直接挂钩。不仅为农户提供了更精准的金融支持,花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也迈上新台阶。 孙刚介绍,自己拥有800多亩的花生地和一家花生加工厂,每年需要大量的投入成本与启动资金。“2019年,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葫芦岛市分行只能贷300万,多亏了‘气候惠农贷’今年贷款发放了500万左右,解决了资金回笼难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葫芦岛市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裴昭赫介绍,贷款额度参考气象部门提供的产区气候适宜度、灾害风险等级等数据,农户可以获得更高额度、更优惠的利率;还款周期也会结合花生生长周期和气象预测的丰收期灵活调整,减轻农户压力。 “‘气候惠农贷’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评估农户的还款能力,也降低了因灾害导致的坏账风险。”裴昭赫说。 天气过程前,市气象部门提前提醒农户做好防灾准备,银行也会根据气象灾害概率调整风控策略。例如,给易受旱灾影响的区域农户配套“气象+保险+贷款”的组合服务,既保障农户收益,也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目前,“气候惠农贷”已覆盖兴城80%以上的花生种植大户,截至7月中旬,“气候惠农贷”累计为103户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8427万元,农户通过“气候惠农贷”降低融资成本超200万元。像孙刚这样的农户通过贷款扩大花生种植规模后,亩产增收明显。

(作者:卜钰 张丽敏 王鹏 苏慧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