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5专题>2025绿镜头>要闻
在总书记牵挂的村庄,他们靠“气象外挂”多赚千万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8月08日16:39

7月的盛夏,群山环抱下的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绿意盎然。漫步其中,排排新居错落有致,成片的农田生机勃勃。从空中俯瞰祝家沟村农田,“祝福祖国 家国情深”的稻田画分外醒目。这幅画作,不仅饱含村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也是如今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

祝家沟村田间风貌  摄影:张奥光

去年8月,这里遭遇一场特大暴雨,半天下了将近一年的雨量。强降雨导致大量村民房屋受损,无法居住。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洪灾后的恢复重建情况。面对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总书记温情回应,村民在严寒中感受到暖心力量。

记者发现,这个经历了严重自然灾害的村子,对气象格外关注。“气象”成为村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得力帮手。

村庄重建,“气象”一帮到底

在村民王宝维家中,一个相框被挂在显眼位置。照片记录下了当时的水位线,而测量的“标尺”正是自家的老房子。回忆起那场特大暴雨,村民王宝维仍然心有余悸。他说,房子被洪水泡得没法住。但他很快话锋一转:“真没想到能这么快住进新房。”

2024年8月19日晚,在绥中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全县对降雨严阵以待。县气象局局长于志东根据天气预报形势和自制防汛指挥图,提出降雨将在全县西北方累积,多条河流有出现洪水的风险,建议县政府及时部署转移。当晚,全县相关地区进行了转移。20日凌晨2点左右,洪水淹没祝家沟村,共有51户村民住房受损,其中41户需异地重建。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祝家沟村一角 摄影:张奥光

经历那场特大暴雨,气象工作真正融入了祝家沟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工期紧、任务重,气象服务成了工程推进的“指南针”。施工队依据预报天气科学安排工期,仅用42天就完成了186名群众的安置住房建设,让大家在寒冬来临前住进了温暖新家。主动对接气象部门、用好气象服务已成村民共识。

从村庄抬头望去,山上11个形似大红灯笼的装置显得有些“扎眼”。这并非普通的民俗景观,而是“天池”,兼具灌溉和景观功能。其设计参考了气象部门提供的降水数据,既能在干旱时满足灌溉需求,又能在暴雨时储存雨水、缓解排水压力。到了夜晚,光伏板供电的灯光又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

果园丰产,“气象”全程护航

安居后乐业。祝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丽丽介绍,果业种植是祝家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里的果业受气象影响较大,气象部门会提前预警强对流天气;在日常管理中,气象数据也为施肥、打药等环节提供科学参考。如今,气象服务已深度融入果树种植的各个环节,为果园增产增收保驾护航。去年村集体收入20.6万元,今年通过果园认养、游客采摘等项目,预计能增加到80至100万元。许多村民也开起了农家院,游客多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祝家沟村农田小气候站  摄影:郭笑羽

祝家沟村种植的水果众多,其中绥中白梨远近闻名。上百亩的梨园,郁郁葱葱。入口处,古色古香的招牌上写有“祝家梨园”字样。这里不仅是果农生产的基地,也已成为周边居民游玩打卡的必到之处。

走进梨园,农田小气候站时刻监测墒情与地温,一旦土壤湿度低于临界值,县气象局将依据数据提醒果农灌溉,果农们告别了“靠天猜水”的日子。从2018年前后,依托气象站研究梨成熟与气象的关系,气象团队成功破解了关键生长节点的气象密码,帮助果农找准了“黄金采摘期”:膨果期锁定在9月15日到16日,成熟期则为9月中旬到10月初,10月3日前后是最佳采摘期。按照这个时间采摘的白梨,糖分更高、品质更好,大幅增加了果农的收入。

绥中县气象局局长于志东向记者介绍白梨的“黄金采摘期”。 摄影:张奥光

“9月底采摘和10月初采摘情况大有不同,9月底的梨采摘后皮易瘪,水分易流失。10月采摘的,水分好,糖分高,卖的价格也高。”种植大户时海滨告诉记者,2024年,根据气象建议采收,每斤多卖8毛钱。“一棵树大概500斤梨,一亩果园150棵树,800多户农户每位一年能增收三四万元!”

当然,晚摘最怕冰雹。“9月份多次出现强对流天气,我们会提前预警,指导炮点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冰雹对果树的伤害。”于志东介绍,听见打炮打几响,几乎是农户最安心的声音。

作者:郭笑羽 苏慧 李琳 王鹏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