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4专题>绿镜头>走进陕西>新闻播报
八山一水一分田 如何筑牢安全防线?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7月15日10:06

商洛,陕西省唯一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山区城市,境内沟壑纵横、谷岭相间,再加上季风气候不稳定性的影响,当地暴雨、冰雹、连阴雨等气象灾害频发重发,每年因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自然灾害的70﹪以上,有的年份高达80%~90%。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如何攥拳聚力防范化解重大气象灾害风险、提升应急管理效能?成为摆在商洛面前的考验,也是必须答好的时代答卷。其中,气象部门更是不可缺位的答卷人。

健全机制气象预报预警与地方防灾 减灾工作节奏高度契合

商洛,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里的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一次普通的暴雨过程,部分站点的小时降水量也会剧增,形成“雨窝”。“山”“水”决定了该市最大的市情是雨情、最大的忧患是地质灾害隐患。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让这一地带的风险隐患备受关注,更是商洛市委、市政府心头牵挂的事儿。

如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商洛市气象局结合当地暴雨灾害频发重发等气候特征,建设性地提出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变“被动防汛救灾”为“主动应对”。市政府很快采纳气象局的意见,围绕相关灾害风险点和工作短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防灾减灾工作。

从2022年起,市长王青峰每年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气象工作——

2022年,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防灾减灾“双2+5模式”(固化两个机制,提升五种能力;立足两个提前,做好五个平时)工作专班和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气象防灾减灾“两个能力”工作专班,印发《商洛市防汛“双2+5模式”工作方案》《商洛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和人工影响天气减灾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并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市委督办任务清单。

2023年,市政府提出建立市县两级气象、应急防汛、人盯人防抢撤基层综合治理“三合一”防灾减灾指挥平台(以下简称“‘三合一’平台”)。

2024年,市政府强调将“人盯人”防抢撤、防汛减灾“双2+5”“11个亲自”“三吹哨三叫应”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与“三合一”平台有效整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商洛特色的防灾减灾整体系统和工作流程。显然,“气象”已成为地方党委、政府“一把手”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举全市之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局面逐渐形成并完善。

2022年6月26日,商洛市出现一次分散性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强降水中心位于商洛商南县金丝峡镇,最大小时雨强达108.7毫米,突破陕西小时雨强的历史极值。

气象部门提前预警,及时开展“三吹哨”(向市、县、镇三级党政领导,向防指及成员单位,向城乡群众紧急“吹哨”),商南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快速应对,安全撤离金丝峡景区当天入园的274名游客。事后看到金丝峡景区道路设施水毁严重的新闻,游客陈女士心有余悸:“感谢气象局,这真是救命预警!”

提升能力 两年间防抢撤精准度提升80%

实践证明,准确及时高效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综合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如何进一步强化这一作用?首先装备要跟上。“全市新建或升级各类区域气象站200多个,其中包括北斗气象观测站61个,即便信号中断仍可通过北斗短报文有效保障气象观测数据持续、稳定、及时传输。”商洛市气象局局长张向荣介绍,区域气象站平均间距从10公里缩小至5.9公里,多要素占比从61%提高到75%,新建S波段雷达一部、X波段3部、风廓线雷达2部,以及垂直观测系统2套,逐步建成地空天一体化监测网络。

与这张“网”配合的,还有这两年着重发力建设的“三合一”平台。这是商洛市气象部门会同市防汛办、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按照共建共享共赢模式构建的数字化防汛救灾指挥决策调度平台,突破了原来气象部门单纯预报、其他部门各自为战的传统应对模式,形成高效协同的良好局面。

具体来讲,“三合一”平台将职能配置和力量布局进行优化,向“N合一”发展——

接入应急管理、水利、水文、公安、城管、自然资源等10部门16类数据,通过多部门、多行业数据融合技术,模拟城市内涝模拟应用场景,做到大数据综合分析、“一张图”应急指挥。

以各级气象部门监测预警业务平台为依托,在气象局设立应急防汛、“人盯人”防抢撤、水文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工位。

遇重大天气过程,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坐镇“三合一”平台,多部门联合会商、科学研判,实现“预警信息一个出口、信息报送一个渠道、启动应急一道命令、领导批示一次就行”,让指挥调度在最短时间内拥有决策依据,可以在最精准的时间内组织“人盯人”防抢撤。

“气象预报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大气环流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让我们重新树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防灾减灾新思路。”商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波说,“以前水涨到哪里、怎么安排转移,基本都靠经验。但现在,通过‘三合一’平台三维过境洪水淹没城市分析模型,可精准预估区域受淹风险,确保汛期指挥调度精准有序,为抢险救灾争取了时间、赢得了先机!”

“先机”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群众撤离人数的变化——从2021年汛期的43.56万人下降到2023年汛期的4.5万人,防抢撤精准度提升了80%。

“我们把指挥平台放在气象部门,就相当于把一场战役的指挥部放在前沿阵地,让干部到能听到炮声的地方去指挥战斗!”王青峰指出,有了这个平台,什么地方可能发生灾害可以判断得更精准,只针对这一小片地区的居民进行撤离,其他安全区域的干部群众再也不用来回跑。这样既减少了财政支出,又减轻了干部负担。

今年汛期到来之前,“三合一”平台已正式在市本级和商州、洛南、山阳、商南等六县一区上线运行,以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更加完善。

在近三年的“防汛保卫战”中,商洛市打得极为漂亮,实现了汛期“零伤亡”,牢牢守住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底线。商洛相关做法,得到中国气象局的关注和认可,并将其作为基层防灾减灾典型实践案例进行推广,河南、青海等地气象部门专门前来学习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经验。

(作者:吴卉 刘娜 郭涛 刘哲 宋文超 责任编辑:颜昕)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