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闪信”等强制提醒技术落地防灾减灾一线——
让气象预警第一时间“被看到”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7月15日07:40

进入主汛期,我国多地遭遇持续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防汛救灾形势复杂严峻。今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大力推进“闪信”等信息强制提醒新技术应用。各级气象部门先行先试,大力推进强制提醒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和接收率,让防御提醒更具针对性,形成有预警、有叫应、有反馈的工作闭环,为防汛救灾赢得先机。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强化预警指向性,建立基于“闪信”强制提醒的高级别预警发布技术和策略,与中国移动共建国家预警信息强制提醒触达平台,实现三网拉通的“闪信”预警信息发布,在试点省份测试应用。

“闪信”也称“0级消息”,是移动设备优先级最高的消息类型,信息内容以霸屏形式显示,必须手动点击确认,实现信息强制提醒功能。同时,“闪信”的保存功能可满足气象预警信息的二次裂变传播需要。

6月16日至7月2日,湖南遭遇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充分利用“闪信”,共计发布高级别预警信息190期,覆盖省内各级防汛责任人14.14万人次。

“‘闪信’优于普通的预警短信,无需手动点击查看,更能起到提醒作用。”湖南省岳阳市良心堡镇镇长龚海江表示,“这有力支撑我们部署防汛工作。”

今年6月,湖南省气象局与三家运营商“闪信”发布渠道实现互通。同时,省气象局还制定规范标准,将高时效高级别的气象灾害预警、临灾警报等纳入“闪信”强制提醒范围。

6月22日至7月2日,江西省九江市多地出现暴雨。6月30日10时40分,九江市武宁县防汛应急责任人收到省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中心发出的“闪信”。这是国省市县气象部门协调联动,开展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最新实践。

自5月中旬以来,在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气象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团队的指导下,江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中心主动对接通信运营商,确定预警、强降水“631”“闪信”业务规范,选择九江市两个县作为业务试点。自6月25日以来,向防汛应急责任人发布多个暴雨、雷电预警信号等,通过手机“霸屏”强提醒的方式,第一时间送达重要预警信息,强化临灾预警提醒效果。

不仅是湖南、江西,近日,浙江省气象部门实现气象预警“闪信”功能在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上的集成,将于7月中旬在全省试运行。

今年以来,浙江省气象局基于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接“闪信”发布渠道,针对三家运营商“霸屏”业务要求的区别,实现快速自动编辑、一键式推送发布功能。在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时,“闪信”还可与浙政钉信息、短信、应急广播信息等原有渠道一并通过该系统一键发布。

“我们相信,一经应用推广,‘闪信’将成为全省气象部门高效、精准发布气象预警服务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浙江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主任谢国权说。

除“闪信”外,各地气象部门也联合当地政府积极推广其他新技术,应用于防灾减灾。

在福建,“12379”预警智能语音“叫应”系统,实现预警语音自动呼出、人工呼入智能语音查询功能,并被纳入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集约部署、全省共享。目前支持全网号码最大并发呼出720人每次、并发呼入30人每次,呼入、呼出并发量可应急扩容,未回应连续呼叫以及“叫应”信息自动上报中国气象局业务平台。在6月9日至18日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该系统“分强度、分区域、分对象”精准“叫应”提醒2871人次。

这种“叫应”新手段在福建各地落地开花。例如,龙岩市气象局创新建立高级别预警自动靶向智能语音“叫应”方式,语音“叫应”过程中若被“叫应”人未根据信息内容作出相应回应或提前挂断,平台将再次自动进行语音“叫应”,直至被“叫应”人做出回应为止。

在江苏,省气象部门着力提升临灾“叫应”强制接收发布能力,实现省市县应急广播、“闪信”、有线电视大幅面弹窗等三种渠道强制接收。其中,省气象局联合省应急管理厅、江苏移动建立的应急责任人“闪信”强制接收渠道。

在江苏省响水县,气象局使用超级SIM卡必达消息和“闪信”两种方式进行预报预警服务。超级SIM卡必达消息拥有高优先级、顶层显示、必达机制、效果可控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在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风等高影响天气发生前,向党政决策层发布橙色以上预警信号等应急必达消息。在今年强对流、特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中,超级SIM卡必达消息覆盖各类党政决策层、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1.2万人次。

响水县双港镇党委书记张炳才对近几年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的变化深有体会:“以前我们接收气象信息只能通过短信、电话、传真和微信,有时候工作群组繁多,相互转发影响效率。今年,县气象局为我们推送的必达信息和‘闪信’,极大提高了全镇干群的通信效率,为我们及时组织防御争取了时间。”

(宋瑛瑛、曾彦彦、张蜜、丁雨鑫、张晓晨、赵伯听、陈丽清、王磊、俞星跃、李钦、万红燕、易雪婷、陈晓颖、施璐等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李悦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