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2专题>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湖北>要闻
气象臂助小龙虾“钳”起大产业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8月31日15:52

8月31日一早,位于湖北省潜江市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一派繁忙,一箱箱鲜活的小龙虾,由工人按重量分级挑选打包,送往全国各地,最快13个小时即可到达北京,被端上当天的夜宵餐桌。在该交易中心的身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虾稻实训基地在气象服务的呵护下,正在探索更优品质更高效率的生产模式。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 李必春 摄影

工人在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按重量分拣小龙虾 苗艳丽 摄影

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带动20万人就业增收,“夜宵顶流”的背后,一条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小龙虾全产业链正在潜江火热发展。

采访团走进国家虾稻生态种养标准化示范区 李必春 摄影

虾稻共作 把握水温是关键

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湖泊众多、水网密布。21年前,农民刘主权在抛荒的低湖田中投下一把虾苗,蹚出了潜江产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子。目前,当地小龙虾养殖面积为90万亩,其中池塘养虾面积达到5万亩,虾稻共作面积高达85万亩。“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曾经齐白石笔下的灵动画卷已成为潜江虾稻产业的写照。

“小龙虾对温度非常敏感,当水温在25℃至30℃时生长最快,水温低于13℃或高于33℃时生长缓慢。”20多年来致力于小龙虾养殖气象保障服务的潜江市气象台台长徐琼芳介绍,今年7月出梅后,潜江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给小龙虾养殖带来了不小的“烤”验:高温导致各种病原体滋生,水中溶解氧不足,虾体抗病能力下降,小龙虾烂尾病、烂壳病、纤毛虫病等处于随时暴发状态;水面蒸发加快,水体温差变大,小龙虾易发生应激反应甚至死亡。

图为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陶忠虎接受采访团采访 李必春 摄影

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陶忠虎告诉“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采访团,应对高温干旱,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稻谷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升高虾池里的水位,通过边灌边排的方式,让水流动起来,最终降低水温,气象部门提供的半年预测特别是月预测对水温的调节至关重要。

不只是高温热害,当出现暴雨洪涝时,小龙虾易逃入沟渠或湖泊,需要提前把水位降低,疏通进排水设施;在遭遇低温冷害时,水面结冰易造成虾缺氧死亡,需要提前加水并维持水温大于0℃,确保小龙虾存活。

这对气象监测预报的提前量、准确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能力提升 科研带来生产力

从2012年建设第一个虾稻气象观测站,到2021年建成虾稻种养基地气象观测网,遍布潜江的28个观测站,实现了气温、降水、气压、风等局地小气候的24小时全天候自动观测。

潜江市副市长王冰介绍,“十四五”以来,市政府支持升级全市30个区域气象自动站,完成潜江国家气象观测站、潜江雷达站建设,进一步织密精密气象监测网,同时在人才引进、财政预算等方面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支持。

在此基础上,多部门合作机制不断创新,联合开展会商、灾情调查评估和收集上报工作,通过实景监测平台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潜江市水产局共享17个水质监测站资源,与市公安局、市水务局共享数千个实景监测点视频,与市交通运输局共享数十个电子显示屏发布平台……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随之不断提升。

“建议加强巡塘,勤开增氧机,适时做好水体消毒预防工作,加强病害防治、水质调控。”7月12日,潜江虾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居茂收到了市气象局负责人通过微信点对点发送的气象服务快报。

据了解,《小龙虾养殖专题气象服务》每月发布两期,内容涵盖过去15天的天气状况评估,未来7天、15天、1个月天气趋势,及养殖建议等。当小龙虾养殖出现重大普遍性问题时,专报发布频次会适时调整。

在此服务模式下,养殖规模达2800亩的潜江虾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夏季及时向虾池注水,水位从0.8米升至1.2米,不仅没有因高温产生损失,每亩的纯收入还增长到了3000至5000元。这都得益于年初,陈居茂根据气象预测信息,把投喂饲料的时间提前到了2月份,小龙虾提前上市卖了好价钱。

近年来,潜江市气象局突出气象专业科技优势,围绕虾稻共作特色农业产业结构,打造“有基地、有专家、有科研、有服务产品、有‘直通式’渠道畅通发布”的一体式小龙虾产业链气象服务,建立了综合性、规范化、共享性的基础农业气象指标库,为养殖户编写气象适用技术丛书,不断深化服务的科技内涵。

今年,潜江气象服务人员加入国家淡水养殖气象中心团队,负责制作小龙虾专题服务材料。“把气象服务和科研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将潜江小龙虾气象服务产品辐射到全省乃至全国,为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徐琼芳说。

(作者:吴彤 苗艳丽 李傲 责任编辑:刘淑乔)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