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2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非凡十年·上海篇丨勇立潮头 做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者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8月24日09:11

千帆竞发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气象部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以创新进取的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之姿,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不断提高观测预报水平、气象服务质量和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向着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者和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目标奋楫扬帆。

笃行致远 锤炼观测预报核心技术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筑牢超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上海气象部门不断织密织细气象观测预报网,全面增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超大城市“气象灾害免疫力”。

十年间,上海超大城市气象立体综合观测能力持续增强,共建成290余个陆上、海上自动气象观测站,全市自动气象观测站平均间距达4.6千米,主城区实现相控阵雷达组网观测全覆盖;预报业务质量稳步提升,10天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0%,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影响预报风险预警覆盖率达60%。

十年间,在追求气象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上海气象部门锚定数值预报这个“靶点”发起挑战。十年磨一剑,数值预报创新团队紧紧围绕提升预报准确率,开展技术研发和模式业务化应用,推动上海区域数值预报系统(CMA-SH)不断走向成熟,在高分辨率模式物理过程、对流尺度资料同化等数值预报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分辨率逐步从9公里精细至3公里、1公里。其中,湍流参数化技术被国际先进模式系统采用。

目前,上海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气象部门实时天气预报业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以及专业气象服务的重要参考之一。为进一步提升数值预报技术研发的价值,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在数值预报云平台完成“云上备份”,让海量高分辨率预报产品第一时间“直抵”全国预报员桌面。这朵“数值预报云”还走出国门,为缅甸等国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一带一路”。

乘风破浪 实现气象服务领域新突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气象让城市更智慧。为满足超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上海气象部门以“人”“海”“天”“城”为破题点,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技术体系,实现多个领域的新突破。

“人”——不断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水平,推出旅游气象荐游服务、飞絮预报服务等;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康气象预报服务体系,成功研发感冒、儿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暑等疾病风险预报产品。

“海”——依托高分辨率大气和海洋数值模式等核心技术,积极开展远洋气象导航服务技术研发,为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做出有益尝试;自主研发上海海洋气象传真图系统,全部产品数据源均为国内自主可控的数据,目前海洋气象传真图产品已对外正式广播发布,传真广播服务内容列入世界气象组织相关文件。

“天”——不断加强气象为国产大飞机等重要战略性产业保障能力,实现试飞气象保障“零的突破”。先后为ARJ21飞机、C919飞机开展自然结冰、地面大侧风、高温高湿等特殊气象条件测试;做好首飞、试飞、转场等常规气象保障,持续对能见度、大风、云、降水、颠簸等关键条件进行监测预报预警,实现“即插即用”。

“城”——积极主动融入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开发的气象先知系统直接嵌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专业指挥系统;开发“气象智能插件”,并陆续接入市政府办公厅、公安局、水务局、住建委等单位的指挥系统。

深耕厚植 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上海气象部门打造气象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的关键一招。

十年间,上海气象部门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聚焦数值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大城市精细化气象预警服务等核心技术攻关,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十余项;十年间,上海气象部门加快打造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启动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英才和气象新苗等多项人才培养工程,为上海气象事业创新发展添薪续力。

十年间,上海在台风边界层精细结构和云微物理结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台风监测预报系统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完成我国首次火箭探测台风外场试验,填补了我国海上台风结构和强度直接探测的空白。2021年12月,“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该中心作为全球唯一的国际性台风专业研究机构,将持续开展台风预报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上海成为世界级台风科学研究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气象部门将继续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全国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先行试点工作,发挥好上海开路先锋、突破攻坚、示范引领作用,为气象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力量。

(作者:朱晔 王瑾 责任编辑:栾菲)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