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海市嘉定区“全国科普月”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开幕式上,由嘉定区气象局与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打造“我嘉气象”流动科普馆同步亮相。
走进活动现场,六片云朵造型幕墙搭建的“流动科普展”成为核心亮点,灵动的设计营造出“置身天空”的氛围,吸引众多学生驻足体验。展览以“让百姓读懂天空语言”为目标,通过直观鲜活的内容,串联起气象历史脉络、前沿科技成果、特色气象文化与专业气象精神,让气象科普知识变得可感可及。
展区分为三大主题,一号展区聚焦“上海气象百年发展”,系统呈现百年前气象观测,“远东第一台”的辉煌、能恩斯手绘台风眼史料、外滩信号塔变迁的历史,展示现代雷达、卫星等科技突破,以及气象服务赋能农业、交通的实践,呈现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走向国际、人工智能助力气象发展的未来图景;二号展区以气象学家竺可桢为核心,通过鲜活故事解读“竺可桢曲线”科学内涵、5000年中国历史与气候变化关联、“求是精神”要义,实现科学家精神与气象优良传统的深度传承;三号展区展现嘉定气象特色,详细介绍台站建设、“一园一馆”科普基地成效、四条研学线路,以及“风云杯”科普画展、青少年气象科创展的优秀作品。
除主题展区外,科普馆内还展示了新型气象探测机器狗、无人机等装备;观众戴上VR眼镜,就能沉浸式感受极端天气场景;“气象生日书”服务更成“爆款”——观众可查询出生日期的天气数据,并打印成纪念卡片留存,让科普多了份专属记忆。
据了解,整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嘉定区气象局将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主题,持续推动气象科技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
(作者:朱顺晨 黄露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