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距上一次暴雨天气结束只隔5天,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出现新一轮强降水天气。当晚20时43分,暴雨红色预警迅速发出。
暴雨牵动着国家“西煤东运”重要通道——包神铁路的运行安全,今年汛期以来,这条铁路沿线频繁遭遇持续性强降雨。面对考验,一群“气象哨兵”严阵以待。而应对这场暴雨的行动,早在5天前就已开始。
8月21日,在鄂尔多斯市气象局,预报员敏锐捕捉到强降雨信号,第一时间制作《重要天气专题预报》,并精准标出降雨时段、强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滑坡、积水等次生灾害风险,发送至包神铁路调度中心。
“强化巡查值守和应急抢护,确保险情抢早、抢小、抢得住!”包神铁路调度中心立刻部署防范应对工作。
依托这份定制化预报,铁路部门抢出了“黄金准备期”——排水沟提前疏通,沿线设备逐个加固,应急人员24小时值守到位。
8月26日清晨,降雨开始,“技防+人防”形成铁路安全“双保险”。
鄂尔多斯市气象局通过立体监测网络对降水回波进行分钟级追踪,智能网格系统实时绘制雨情分布图,哪里雨势增强、哪里接近警戒值,一目了然。气象数据融入包神铁路智能监测“天网”,“秒级推送”让气象预警信息直达铁路一线班组。
同时,重要天气“叫应”机制高效运转,气象业务人员24小时值守,实时分析降水量、风速等数据,当监测到铁路沿线站点降水超过阈值时,立即启动“叫应”机制——第一时间电话直通包神铁路调度中心,包神铁路调度中心立即响应,根据降雨强度动态调整列车运行方案,对重点区段实施限速行驶,提前疏通易积水路段排水沟。
“东胜至万水泉段雨强加大,建议采取限速措施!”26日20时,接到包神铁路调度中心通知后,铁路巡检人员出发排查线路。“以前是雨来了才应急,现在跟着预报走,心里有底多了!”铁路巡检人员说,他们冒雨排查时,总能收到最新的雨情提示,避免盲目巡查。
这种“预警—叫应—处置”的闭环机制,让气象与铁路部门的防灾减灾力量拧成了一股绳。降雨持续了一天一夜,包神铁路没有出现险情,煤炭运输始终有序推进。今年汛期以来,包神铁路全线累计处理水害隐患90处,未因水害发生行车事故,货运量更实现新突破,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考验。
雨势渐歇,包神铁路工程管理部主管蔡永成在微信群里道谢:“你们出了大力,立下了大功劳!感谢你们的贡献,我们铭记心间!”
(作者:苏日娜 李佳怡 王祯晗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