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到28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水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出现大暴雨,27个站点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给全市防汛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面对来势汹汹的强降水,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消息树”和“发令枪”作用,各部门通力协作,科学、迅速、有序地开展防御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秦皇岛气象部门积极开展递进式服务。8月24日,市气象局在《气象信息周报》中提示“27日午后至夜间将有明显降水过程”;26日发布的《重要天气报告》更是详细指出降水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27日7时43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6时54分升级为橙色,先后联合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发布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多项风险预警。正是这种提前量和精准度,让全市暴雨防御工作赢得主动。
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快速调度、果断决策。27日下午,副市长郭建平主持召开工作调度会,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19时30分,市委书记王曦再次调度,提出更为明确的防御要求;28日0时30分,郭建平赶到市防办现场调度防灾减灾工作。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于27日8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响应,17时升级至二级。
各部门、各县区在最短时间内行动起来。
自然资源部门派出18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分赴6个重点县区,开展技术指导。
水务部门实时监测河流、水库水位,洋河水库提前开闸泄洪,最大下泄流量控制在70立方米/每秒以内。
海洋渔业部门召回海上养殖渔船。
城管部门重点排查地道桥、堤坝等易涝区域,提前调配物资设备,12支应急抢险队伍、1200人提前2小时到岗值守,泵站人员全员到位。
文旅部门紧急关闭景区、浴场,停止大型游乐设施运营,并全面排查古建筑、漂流等高风险点。
各类措施环环相扣,形成强大合力。全市共提前转移897户1786人,将灾害风险降至最低。
在应对过程中,秦皇岛市气象服务展现出精细和高效。人工智能助手“秦小天”通过各类微信群实时推送预警信号和雨情信息,第一时间为基层和公众提供参考。专业气象信息发送68期,为各单位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农业气象服务覆盖896家农业大户,帮助其合理安排农事;多样化公众服务渠道确保气象信息直达百姓。
(作者:张建业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