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不过淮,蔗不过江”,甘蔗似乎一直是南方专属的甜蜜作物。 然而如今,在河北省衡市阜城县崔家庙镇东李京庄村,甘蔗已成功在当地“生根发芽”,这背后离不开气象服务的巧妙助力。
4月中旬,作者来到李京庄村的田间地头,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甘蔗种植场景。村民王洪新正和大家抓住上一轮降水后的关键期,抢种甘蔗。谈及在北方种植甘蔗的初衷,王洪新说:“南方水果长途运到北方,不仅运输成本高,新鲜度还受影响。咱们本地要是能种,就可以解决这两大问题。”起初他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北方种植甘蔗的相关资料,并与气象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发现阜城的气候特征和天气条件完全适合甘蔗种植生长的环境需求,再加上长江以北的其他地区的甘蔗种植成功的案例,让他信心倍增。
甘蔗种植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甘蔗是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至8500℃,日照时数在1195 小时以上。阜城县虽然冬季较为寒冷,但春季气温回升后,尤其是4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15℃以上,满足甘蔗发芽的基本温度需求。而且,夏季光照充足,28℃至35℃高温天气能持续两个月左右,满足甘蔗生长对高温强光的需求。此外,秋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甘蔗糖分积累和转色。
今年是王洪新种植甘蔗的第二个年头。经过去年的摸索实践,王洪新说:“去年我种了两亩地甘蔗,在气象专家的帮助下收益很好,一亩地产量大概是4000根,算下来一亩地能收入两万元左右。今年我增加了种植面积,扩大到22亩,在继续种植紫皮甘蔗的基础上,又引进了金甘蔗和黑皮甘蔗。”
为了守护像王洪新一样种植户的“甜蜜事业”,县气象部门打出甘蔗种植特色服务“组合拳”。农气专家多次到田间地头和种植区开展气象需求调研,通过墒情测算、在线监测等技术,制作贴合甘蔗整个生产周期的气象产品,为种植户提供点对点精细化服务:种植前,为种植户建议适宜的种植期;在生长期,多渠道向种植户提供服务专报、预报预警信息及田间管理建议。
据了解,该镇已计划在周边村加大力度推广种植甘蔗,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气象部门也将持续为这“甜蜜事业”保驾护航,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
(作者:白咏玉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