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4日,四川省成都市遭遇入汛以来强度最强、累计雨量最大、极端性最突出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受持续性降水影响,成都市新津区永商镇文山村等地部分房屋崩塌,得益于及时的预警信息,人员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7月以来,新津区已安全转移1814人次。
如何将防灾减灾融入城市运行与管理?新津区气象局打造数字预警模块,构建“社区网格+气象”服务体系,与多部门密切联动,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聚焦数字赋能,新津区气象局充分发挥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作用,持续推动预警“叫应”机制融入“数字新津”建设。依托新津“112N”城市数智底座(即1个城市数智中台、2个工作服务终端、N个智慧应用场景),将气象数据、气象预警融入新津智慧城运地理信息监控平台,建立“精准‘叫应’、快速‘叫应’,有叫有应”的数字预警模块,强化临灾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
“今年以来,新津已出现3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新津智慧城运地理信息监控平台,我们实现临灾预警信号每分钟调用提取,一键式生成并推送至相关单位。”新津区气象局局长李睿介绍。
7月9日至10日,新津区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最大降水量达110.2毫米,部分公路、桥梁不同程度受灾,导致交通中断。新津区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机关党委书记曹涵说:“收到预警信息后,我局连夜派出工作组奔赴受灾地区做好抢险保通工作。”
此外,新津区气象局还依托“微网实格”城市治理机制,利用新津政务大模型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模块,搭建气象服务信息直达“微网实格”微社群的传播渠道。
“这次暴雨来临前,我们就在‘微网实格’微社群里收到了暴雨天气提示和防范指南。”根据气象信息,街道网格员杨晓涓迅速组织社区网格员和微网格员开展“敲门入户”行动,积极做好入户安全宣传。
在收到暴雨天气提示后,金科廊桥水乡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为小区业主们提前准备“便民雨伞”。“微社群里的天气服务提示很及时,既实现接收气象信息‘零时差’,也将气象服务融入基层老百姓。”金科廊桥水乡物业管理公司物业主管杨金霞说。
(作者:李昕翼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