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天渐凉,丰收季节迎豆黄。走进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大豆实验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繁忙丰收的景象。
一片片金黄相接的豆海里,待收的豆荚随风摆动,摇曳着优美的身姿;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繁忙间收割着成熟的大豆;一辆辆运输车,携带满仓饱满的豆粒穿梭其中。农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丰收的喜悦弥漫在金黄遍布的盐碱地。
“今年虽说比较旱,但气象专家几次到地里测土壤含水量和盐碱度,根据天气情况指导我们需不需要浇水、什么时候浇、怎么浇、浇多少。”掩饰不住的笑意挂在六合街道前毕村承包大户刘德虎的眉梢上,他随手摘了一个豆荚剥开,里面颗粒饱满,金黄圆润。
河口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入海口北侧,境域内大部分土地为“退海之地”,盐碱地多达69.72万亩,土地盐碱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种植种类受限,但也造就了农作物独特的品质。
这里的盐碱地盐度大、碱性高,农业种植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品种。自2013年起,河口区气象局每年发布《东营市河口区年度气候影响评价》《盐碱地农业气象服务专报》以及大豆、甘薯等专项服务材料,详细介绍当年河口地区的气候概况及特点,复盘总结气候条件对各行业的影响,提出气候预评估及对策建议。
“参考气象部门往年发布的气候影响评价内容,我们选取10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结果显示‘齐黄34’和‘圣豆5’耐盐碱程度高,品质好,成为今年主推的两个品种,主要种植地集中在新户镇、义和镇、孤岛镇、六合街道等乡镇。” 渤海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郭安法介绍。
近三年来,河口区多地引进“齐黄34”和“圣豆5”品种的大豆,这两个品种不仅高产,而且稳产,特别是“齐黄34”耐旱、耐涝、耐盐碱,非常适合河口区的种植条件。“今年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大户和合作社增加到79个。”渤海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林介绍。
收获前一周,微信群里就收到了河口区气象部门的天气提示。“抢抓天气晴朗有利时机,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力组织种植户抢时抢收大豆,确保不误农时、颗粒归仓,预计10月中下旬全部完成。”渤海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魏存忠说。
“齐黄34 ”“圣豆5 ”两个品种夏播生育期平均为105到107天,具有抗倒伏、不炸荚的特性,一般于6月上中旬播种,10月份开始收割。河口区农业农村局专家齐海燕介绍:“今年两个品种的大豆种植面积全区约4.76万亩,经过测产,‘齐黄34’亩产接近700斤,‘圣豆5’则600斤左右。”
这两个品种是河口区发展盐碱地上特色产业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当地种出来的耐盐碱大豆品质优,高蛋白、高油、豆腐得率高,蛋白质含量45.13%,脂肪含量22.48%,蛋白脂肪合计67.78%,并且口感好,微量元素含量高,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盐碱地的盐碱含量是动态变化的,一场大雨、一场大风,或是一次浇水,都可能引起含盐量曲线出现明显起伏。向盐碱地要良田,这对气象服务提出更精细、更精准的要求。
今年6月上旬,河口区气象局成立了“盐碱地大豆专项气象服务小组”,参加大豆种植调度会,了解大豆种植整体计划和播种进度。气象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与渤海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及农技人员深入沟通了解大豆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气象要素的要求。
“大豆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若10天无有效降水或午后叶片出现萎蔫,会造成落花、落荚;鼓粒期也需水较多,否则易造成落荚、秕粒。这两个时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期,不仅要保持土壤湿润,还要避免过度积水。因此,降水预报尤为重要。”河口区气象局长刘岩介绍。
7月份降水较少,整体偏旱,8月5日前后又正值大豆鼓粒期关键期,恰逢有一次有利降水过程,区气象局提前预报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区平均降水量为61.1毫米,满足大豆鼓粒水的需求,保障了产量。
“大豆结荚期和鼓粒期需水量大,一直不下雨或墒情不好会直接影响产量,7月下旬和8月初就显得格外关键,在人工增雨作业的配合下,下了两场透地雨,很及时地改善墒情,保障了今年丰收。”河口区农业技术专家张兴洁说。
河口区气象局经过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及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专家交流探讨,制定了《盐碱地大豆气象服务方案》,针对两个品种大豆生长期的需水规律和土壤盐分变化趋势明确了详细的保障服务措施。
东营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信志红表示,今年河口区降水较少,时空分布不均。播种前,气象服务团队到各镇街进行调研,根据灌溉条件,分地区指导农户根据墒情、天气和土质确定播种深度。经过科学播种,今年大豆的出苗率和成活率明显提高。
河口区气象局还建立了微信群,将气象预报员、农业气象专家、生产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纳入其中,以便及时沟通种植生产对气象服务需求,第一时间发布农业气象服务提示。
“今年亩产效益在1300元左右,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提高了种植积极性。”河口区新户镇锦满仓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付成锐说,“湖南、广东等几个城市已经跟我们签了1000多吨的收购合同了。”未来,河口区气象局将继续创新服务,保障农民种植盐碱地得丰收。
(作者:王震 郭鸽 责任编辑: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