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4月,金黄的油菜花、嫣红的梅花、洁白的梨花、粉嫩的桃花,渐次盛开,点亮了葱茏的恩施山水。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多年来,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方面有诸多探索和实践,享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殊荣。
恩施州气象部门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抢抓机遇,按照“政府主导、上级指导、部门配合、州县一体”的创建思路,分“三步走”成功打造“1+3+8+N”生态气候品牌矩阵。
品牌创建: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2023年1月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避暑旅游目的地”名单,咸丰县坪坝营成为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之一,为恩施州气候品牌矩阵再添一块“国字号”拼图。
“这个森林木屋住着太舒服了,负氧离子含量高。这种好空气在大城市里很少见。”来自重庆的游客吴女士笑言。坪坝营景区空气清新、流水清澈,近五年夏季平均气温20.6℃,7月平均气温21.4℃,夏季平均相对湿度80%,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超过5500个/立方厘米。
咸丰县坪坝营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是恩施州各地各部门依托优势气候资源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2021年,咸丰县成为“中国天然氧吧”,当年旅游人数迅速增长,气候品牌效益让县内各大景区尝到了甜头。
“2022年,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咸丰各大景区都踊跃申报。”咸丰县文旅局局长田守兵说。
赋能发展:实现绿水青山“价值”
与咸丰县坪坝营主打森林康养不同,利川市在全域“包装凉爽资源”。利川市苏马荡镇夏季平均温度22℃左右,市政府瞄准“凉爽”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着手创建“中国凉爽之城”。“凉城利川”美名迅速吸引了武汉、重庆等周边城市市民。如今,恩施州已建成5个“康养小镇”,每年吸引200万人次消暑纳凉,“凉爽”气候在推动“避暑游”方面的作用立竿见影。
恩施州委、州政府也看到了生态气候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2020年12月,州委常务会决定全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该项工作先后被写入《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共恩施州委 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恩施州8个县市分两批次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1+3+8+N”生态气候品牌矩阵基本成型。
巩固提升:打通“两山”价值转化路径
“借助‘中国天然氧吧’文化旅游节,我们利川红集团展会第一天就卖出了12万元的红茶。”利川红产业集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梦秋说。
2022年9月,恩施州8县市组团参加了第八届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8家恩施本土企业参加了创“双碳”示范城市展暨“中国天然氧吧”第四届文化旅游节,恩施“气候好产品”走上国际舞台。展会期间,恩施硒茶、恩施小土豆等“气候好产品”签订销售合同10余份,合同金额200万元,达成投资意向10个。
2022年10月,州委常务会决定设立“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专项研究课题,进一步深度挖掘气候资源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为恩施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贡献气象智慧。
2023年3月,在第四届氧吧产业发展大会暨2022年度“中国天然氧吧”媒体推介会上,恩施州夺得2022年度“中国天然氧吧”综合传播热度指数排行榜桂冠。利川市、巴东县、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等5县市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这也标志着恩施州全域“中国天然氧吧”正式建成。
下一步,恩施州将努力发挥“土、硒、茶、凉、绿”特色资源优势,发展“氧吧+文化”“氧吧+旅游”“氧吧+康养”等产业,努力把优质气候资源、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作者:谭林 吴越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