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农灾警”微信小程序上线 实现气象为农服务一键精准触达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9月30日16:48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干旱、低温、高温等灾害每年对粮食生产造成显著影响。为解决传统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痛点,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日前,在“作物干旱高低温灾害预警预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项目支持下,全国首个面向农业生产者的国家级农业气象服务微信小程序“农灾警”正式上线运行。

  作为轻量化、一站式的为农服务新手段,“农灾警”小程序以微信为载体,依托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权威数据资源,实现灾害监测、预报、风险评估、预警、农事服务、科普教育等多功能融合,旨在打通农业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农户科学防灾、减损增收,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农灾警”小程序已面向全国用户开放试用,欢迎试用:

  1、点击前往: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并点击前往图中小程序即可进入;

“农灾警”小程序二维码

  2、搜索进入:微信搜索“农灾警”,点击即可使用。

  双轮驱动:数据权威操作便捷

  “农灾警”小程序采用“双轮驱动”服务模式:一方面构建专业化灾害监测预警产品制作平台,集成至国家级业务系统;另一方面研发面向农户的轻量化微信小程序,实现“专业产品—农户手中”的高效直达,推动气象为农服务迈入“精准直达、一键触达”的新阶段。

“农灾警”小程序页面

  “农灾警”小程序采取轻量化设计,一键即用。充分利用微信生态的免安装、易传播、高覆盖优势,用户无需下载APP,只需扫描小程序码或微信搜索即可快速进入。界面简洁明了,操作流程简单,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尤其适合广大农户群体。

  “农灾警”小程序以权威数据为支撑,专业可信。所有灾害监测、预报、评估产品均源自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专业平台,基于“天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统一处理,确保数据的科学性、时效性与权威性。平台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智能网格预报、作物模型等先进技术,实现5公里高精度空间覆盖。

  一站式服务:覆盖“灾前预警”到“灾后应对”

  从农户角度出发,面向需求侧,“农灾警”小程序整合四大核心模块,内容全面,覆盖从“灾前预警”到“灾后应对”的全链条,实现一站式服务。

  首页——灾害监测预警:提供东北玉米水稻低温冷害、黄淮海冬小麦干旱与春季冻害、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的实时监测、未来1天—10天预报、风险评估与预警,支持地图可视化查看与逐日回溯。

  为农服务——国家级产品直达:集成全国农业气象周报、月报、专报等文字产品,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土壤墒情、干旱监测等图像产品,助力农户科学安排农事。

  科普——易懂实用的气象知识:以视频、图文等形式普及作物适宜气象指标、灾害成因与防御措施,提升农户防灾意识与能力。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防控水平,增强农户科学素养,助力农村精神文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个人中心——互动式服务窗口:支持农户上报农情灾情、定制灾害推送、向专家提问,实现“农户—专家”双向互动,形成数据闭环。通过农户上报数据与专家互动,形成“需求导向”的科研闭环,推动模型优化与技术迭代。

  依托微信实时定位能力,小程序可自动识别用户所在地,展示地块级精准灾害信息。用户还可订阅特定作物与灾害类型,通过弹窗、消息推送等方式接收定制化预警,避免信息过载。

  技术支撑:从科研到业务的高效转化

  “农灾警”小程序的落地应用基于项目团队多年科研积累。团队在三大粮食主产区开展了大量田间试验与模型研发,突破了作物灾害监测预警多项关键技术,这些技术成果已通过“农灾警”小程序实现业务化运行,真正实现“科研落地、服务到人”。

  科技赋能农业,信息守护粮安。“农灾警”小程序不仅是技术成果的转化平台,更是农业气象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它以轻量化、一站式、权威性的服务理念,真正让高价值气象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此前,相关功能已在江西、黑龙江、河南等省份试点应用。未来,团队将持续优化产品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深化“科研+业务+用户”的反馈机制,将“农灾警”打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高效数字化工具,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在田间、惠及于农。

  (作者:张艺博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