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12时,当漫天的五彩气球从布达拉宫广场缓缓升起,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圆满落幕。当人们仍在为大会现场的盛况惊叹、为西藏“一甲子跨越上千年”的恢弘历程瞩目时,一群默默坚守的西藏气象工作者,在这历史性时刻交上了答卷。
强化组织领导 全国“一盘棋”协同保障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60年后的今天,自治区举行隆重庆祝大会,展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和创造的不朽人间奇迹。
中央代表团在活动盛典上的讲话言近旨远,所赠“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贺匾更振奋人心。
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此次保障工作,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明确要求:“举部门之力,高质量高标准保障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圆满举办。”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专题部署,要求全力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8月20日,气象应急指挥车赴现场开展服务保障。 图/文 翁加多吉
令出必行。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等国家级业务单位为活动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气象服务深度融入活动各环节。西藏气象部门组建的气象服务保障团队,成为庆祝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大庆办”)的“贴心天气顾问”,精确响应需求,确保每一条天气信息及时精准送达。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负责人李春艳表示:“我们重点做好部门内外的横向对接、纵向协调,时刻确保沟通高效、信息传达有效,这是保障工作的关键。”
科技创新赋能 精准预报护航庆祝大会
8月18日,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平措在自治区气象局调研时要求:“要全力以赴为大会的顺利圆满提供好气象服务保障”。
面对拉萨的高夜雨率和主汛期复杂天气的重大挑战,西藏气象部门亮出了“独门秘籍”。
气象服务保障团队依托新开发的国家级精细化单点预报技术(STNF),在融合一体化平台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提供的“快更系统”,成功实现布达拉宫广场降水、大风、温度等关键要素百米级、分钟级预报产品的高效制作。
8月21日4时许,中国气象局进藏专家现场指导预报服务。图/文 张歆平
精准预报同样离不开国家气象中心每日联合会商中的有力指导,以及全域感知的气象监测网的支撑。目前,拉萨全域已建成125个地面站、11部天气雷达,加之风云四号B星1分钟高频扫描……所构建的地空天一体化立体协同监测网,实现了布达拉宫广场周边天气分钟级监测。多要素实况-预报时序图、雷达组网拼图、布达拉宫实景等多源数据,通过“60大庆气象服务保障平台”实现了服务场景融合应用的直观呈现。
有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精准的预报产品,气象服务更为周到细致。
这种“咬合式”服务,体现在每一处细节里:从现场观众入场时间建议到极端天气应对预案,从短临天气预警短信到西藏气象微信小程序实时更新的天气数据……这些伴随式气象服务,让相关各方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所需信息。
“2时至5时有持续性降水,5时至8时降水减弱,8时至9时有零星小雨并趋于结束。”21日凌晨,气象部门得出预报结论后,第一时间发出。
21日10时,天空如期放晴,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顺利举行。
(作者:张歆平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