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阳光炙烤着天府大地。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激情开幕。露天赛场内,吸热的跑道与座椅、强烈的太阳辐射以及运动产生的体热,都在加剧人体的灼热感。
如何让这个特定场景下的气象数据更贴近“体感”,精准服务触达赛场每一位参与者?成都气象部门以“观测即服务”为核心理念,创新性将监测网络延伸至座椅表面与赛道热环境,以科技守护运动健儿与观众的安全与舒适。
为观众找准舒适区——
布设“座椅温度特色服务站”
在成都世运会开幕式场馆“天府之檐”300米外,一块独具特色的气象观测场地被“圈”出。这里除了百叶箱、雨量筒、风传感器、红外温度计等常见观测设备外,木制、铁质、大理石、不锈钢、塑料、铝合金等六把不同材质的座椅,草地、沙地、水泥、沥青、大理石等五类地表材料样板被整齐排列,每块材料中都嵌入了温度传感器,座椅和地表温度均可被一一测出。
成都世运会开幕式场馆“天赋之檐”气象观测站座椅温度观测面 黄猛摄影
这是成都气象部门首次在大型赛事中布设的“座椅温度特色服务站”。通过布设在与看台座椅同材质的感温模块,实时捕捉座椅表面温度以及下垫面温度,数据以秒级速度汇入三维气象孪生系统,与风场、湿度、太阳辐射等数据即时融合,推送至赛事主办方。
“开幕式现场和定向、飞盘、射箭赛场都是室外场馆,高温下,观众对座椅的‘烫感’是模糊却真切的困扰。” 成都市气象探测与信息中心工程师查骅表示,观测的价值在于驱动服务。基于实时数据,成都世运会气象台立即推送各区域座椅温度情况,赛事主办方即可引导观众选择阴凉位置,或为赛事人员调配降温设备。
为健儿把控安全线——
黑球温度传感器扫描热风险
在观测场一隅,一个网球大小的黑色球体被安装在气象自动观测站的横臂上。这是专为观测人体综合热暴露的“黑球温度传感器”。
黑球温度传感器 尹佳莉摄影
黑球温度也称为实感温度,是人或物体在辐射热环境中受辐射和对流热综合作用时,以温度表示出来的实际感觉。华云升达(北京)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李海亮介绍,它采用标准钢球外壳,表面喷涂多层无光黑漆,对光照和热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和热传导效果,黑球温度可输出标准铂电阻阻值信号,通过接入座椅温度特色服务站采集器系统,可实时对黑球温度值进行采集与输出。
这颗黑球,堪称运动员的热风险“扫描仪”。受太阳辐射热与运动对流热的叠加影响,运动员在户外赛道运动时,体感灼热往往远超标准气温。黑球温度是评估运动员热应激风险的关键指标。该设备可结合其他观测手段综合反映太阳辐射、气温、风速等对人体的综合热作用,比单纯的气温更贴近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的体感。
查骅表示,当气温和黑球温度超过阈值时,系统可实时判断运动员是否面临中暑风险,进而可以辅助成都世运会组委会动态调整赛程,守护运动员健康。
成都世运会的气象服务,正将无形“体感”描摹为可观测的数据、可预警的风险、可应对的行动,守护着安全与舒适。
(作者:于桐 韩进满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