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中心聚焦强对流产品体系化、业务规范化、流程协同化、平台智能化,着力构建起一套面向强对流天气的 “3161” 递进式预报预警协同机制,当预判强对流天气达到一定标准时,将启动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服务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专班”)。
“3161”递进式预报预警协同机制,是在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不同预报时效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旨在发挥机制优势,补齐技术短板,“逐步缩小包围圈,提高精准度”。即在展望时效(未来3-7天内)紧盯过程,对全国范围内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预报把握;在短期时效(未来1天内),预警全国重大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的时段和范围,并适时启动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服务工作专班;在短时时效(未来6-12小时内),警戒重点区域致灾性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和强度变化,指导相关省份开展本地强对流天气预警服务;临灾时效(未来1-2小时内),根据实况监测,国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实时联动、力求精准预警局地强对流。
针对强对流天气,专班利用雷达、地面站等观测资料,开展短时临近、短期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强化国家级业务单位之间,以及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市县级气象台之间会商和观测预报服务联动。国家级气象部门“自上而下”开展人机结合智能提醒,指导地方气象部门发布强天气预警信号;省市县级气象部门“自下而上”及时反馈共享临灾预警服务情况和灾情信息,构建“技术下行、服务协同”多级联动机制。
2025年上半年,气象部门7次组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服务工作专班,上下协同、高效应对强对流天气。在“4·11”福建强风雹、“5·2”黄淮区域性雷暴大风等预报服务过程中,气象部门短临预报精准把握局地极端强对流天气的动态;在6·26江淮龙卷和7·2东北龙卷过程专班期间,国家级预报员首次赶赴一线参与“捕龙”行动,国省协同构筑龙卷监测“天罗地网”,为准确预报龙卷提供有力保障。
尽管强对流天气的精准预警仍是横亘在气象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但新时代气象人必将以百分之百的科研热忱与责任担当,推动科技研发突破创新,深化流程机制的改革完善,提升强对流预报预警精准度,为守护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注入坚实气象智慧。
(作者:闫泓 曹艳察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