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全球气象新闻速览丨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来源:中国气象局微博 日期:2025年07月21日09:53

近期,全球多地正在遭遇高温验。其中在欧洲,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报告称,今年6月是欧洲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表示,今年北半球高温来得比以往更早。

“热穹顶”发威 欧洲多地气温飙升

7月初,欧洲经历大范围高温天气。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报告称,今年6月是欧洲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之一。

    土耳其《自由报》将高温天气原因之一归结为“热穹顶”现象,即高压系统将炽热空气滞留在地表,导致多地气温飙升。

    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鲍媛媛分析,今年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在其控制下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剧烈。同时,下沉气流导致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北半球比以往更早的高温 可能造成致命冲击

高温天气提前使得欧洲今年的夏季显得更为灼热。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表示,今年北半球高温来得比以往更早,欧洲大部分地区都被热浪侵袭。过早到来的极端高温天气对尚未适应夏季气温的人们来说,往往会造成致命冲击。

当人们外出时衣着、水分补充乃至降温设备都未与高温天气匹配,中暑、热射病等风险将会激增。企业若未能根据高温天气及时调整作业时间,或未配备相应的补水、降温及急救设备,则可能增加劳动者脱水、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

欧洲人既往的夏季生活习惯似乎也不能与极端高温天气“匹配”了。

欧洲多国地中海气候特征显著,部分地区受寒流影响,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因此欧洲人更倾向于依靠自然通风降温。

然而,近年来地中海表层水温升高,夜间温度也持续偏高。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表示,在6月南欧多地出现了“热带之夜”现象,即夜间气温高于25℃。人体在夜间无法有效散热,不仅影响睡眠,也导致内脏器官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状态,从而增加因高温致死的风险。

在破纪录温度的背后,高温工作环境与配套的弹性工作制度、医疗救助设施、社会保障之间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按照惯例,欧洲人常会在暑期最热时段外出避暑度假。但高温的提前到来,导致企业的惯例休假时间晚于高温到来时间,劳动者因高温死亡、中暑病例激增——据意大利报刊《TODAY》报道,意大利有建筑工人在酷热下猝死工地。

在欧洲国家,空调普及率仅达5%—20%。过去,欧洲夏季凉爽,加之欧洲现存大量老旧建筑,安装空调面临诸多障碍,人们并没有开空调过夏天的生活习惯。当热浪来临时,无论公共空间还是居家环境都少有空调等装备,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就尤为严重了。

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高温热浪变得更频繁、更强烈。同时,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正不断挑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传统的生活习惯以及旧有的公共设施体系。

(责任编辑:曹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