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部门联合全力守护汛期交通安全 风雨无阻保通途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7月15日09:25

编者按:

铁路、公路、航道等交通方式共同构成支撑国计民生的“大动脉”。当前,正值主汛期,天气因素更成为影响这条“大动脉”安全、高效、平稳运行的关键变量。我们聚焦关键交通领域,看气象部门如何联合各方力量应对天气影响、保障交通运输、守护万千出行。

保障北粮南运、服务外卖骑手——

“一带一路”物流气象服务平台再添新场景

近日,记者获悉,“一带一路”物流气象服务平台再添新场景,将为“南粮北运”和外卖骑手提供精细物流气象服务。

自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辽宁省营口市开展气象服务保障“北粮南运”枢纽城市高质量发展试点以来,营口市于今年委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基于“一带一路”物流气象服务平台打造“北粮南运”多式联运物流气象服务平台,为东北粮食通过公路、铁路和水运运输到我国及东南亚沿海港口提供服务保障。

“目前该平台已经开工建设,将初步具备‘北粮南运’骨干线路(包括公路、铁路、水运)物流运输气象风险评估、预测和互动式服务能力。”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张国平介绍,该平台将接入“一带一路”物流气象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新的应用场景。

此外,在“一带一路”物流气象服务平台针对物流快递服务的基础上,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物流气象服务团队还研发出逐5分钟更新的即时配送实况服务产品,并接入“饿了么”外卖平台,提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140万个点位的气象数据,为该平台超400万名骑手提供精细化服务。

根据气象预警提醒,山东省聊城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高温时段进行洒水,以降低路面温度,保障交通安全。图/文 贾斌

“该产品将外卖骑手送餐服务场景与天气深度融合,提供精细化到城市街区的实时天气和配送安全气象条件等级,为骑手端即时配送、补贴发放等业务环节提供气象数据支撑。”张国平说。

据悉,“一带一路”物流气象服务平台自2023年上线运行,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开发,具备公路和铁路联运、路径规划等功能,支撑开展陆海通道和中欧班列国内段公路与铁路物流气象服务。

目前,这一平台为150多家专业用户提供服务,为全国任意2个物流点间、全国7000多个火车站之间的物流运输提供天气风险提示服务,支撑全球3600多个主要港口间的航线规划并提供高风险天气预警服务。(赵宁)

铁路安全调度

河北:“西煤东运”的气象支撑

7月2日至3日,朔黄铁路沿线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全程跟踪监测天气动态,依托铁路气象服务系统为铁路部门提供分路段、分时段、分强度的精细化气象服务。

7月2日,新曲站至定州西站区间出现小时雨量超80毫米的降雨,在气象服务团队实况监测和趋势预判支撑下,铁路部门在部分路段及时采取限速行驶措施,避免了不必要的线路封锁。

近年来,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与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深化合作,制定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合作防御机制,建立“铁路+气象”的铁路气象服务模式,持续保障“西煤东运”能源通道国能朔黄铁路安全运行。

铁路货运场景 图/千库网

气象、铁路两部门建立了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朔黄铁路沿线建设的51个铁路气象站,实现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互用,全面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与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了朔黄铁路气象服务系统及“朔黄气象”微信公众号,推出铁路沿线区域气象监测实况、雷达云图、预报预警、气候预测、统计查询等服务产品;开展铁路沿线高影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研发朔黄铁路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开发朔黄铁路高影响天气短信报警处理系统,提供分灾种、分级别、分路段的提醒服务。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会商研判等汛期服务保障工作,针对特殊时段、突发事件、恶劣天气等,为铁路运行管理部门提供7×24小时不间断跟踪服务,并全年提供线上气象分析咨询解答服务。(马洵 张娣

地铁运行

广东:让城市地下“大动脉”更畅通

7月9日至11日,受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残余涡旋影响,广东省广州市出现持续性降雨,局部出现暴雨。面对严峻天气形势,广州市气象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聚焦地铁等城市交通重点领域,全力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筑牢城市安全运行防线。

9日夜间,市气象台实时监测显示,番禺区小谷围街累计降水量达到98.5毫米。针对强降水极易引发的道路积水、能见度降低等情况,市气象部门主动加强与交通、交警等部门的应急联动,通过“广州天气”官方微博等渠道滚动发布交通气象风险指数,为公众出行提供精准预警信息。

气象服务的触角精准延伸至城市地下“大动脉”——地铁网络。在本次强降雨过程中,全市地铁运营站点的电子显示屏上,暴雨、大风预警信号及相应的防御指引信息实现滚动更新,为乘客安全出行提供清晰指导。

“气象信息推送及时准确,犹如‘千里眼’。暴雨来临前两小时,我们就根据预警信息提前加固了出入口防水挡板、增铺了防滑垫。”广州体育西路枢纽站值班站长李涛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依托精准的气象服务,调度部门实现科学调度运力、确保乘客安全通勤。

广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魏蕾表示,依托智能网格预报、灾害风险智能识别等新技术手段,市气象部门正不断深化与交通、应急管理、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织密城市安全防护网。

从地面交通到地下轨道,从港口枢纽到城市街巷,广东气象部门始终挺立一线,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转化为守护平安出行的坚实行动。(陈碧强 王天巍

水上航运

湖北:“气象+”护航黄金水道

自5月21日夜间开始,长江流域自西向东迎来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长江海事部门根据气象信息在长江干线多处辖段发布安全预警38次,并对重点对象开展“点对点”提醒和预警“叫应”服务,长江干线宜昌、荆州、武汉、岳阳段38艘渡船、23条渡线实施禁限航,全力保障各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共建“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业务链互通互融,湖北省气象与长江海事部门正在合力开启黄金水道安全畅行“护航模式”。

2024年,湖北省气象局联合长江海事局共同推动长江沿线航运气象站点建设工作,在武汉关、阳逻港、宜都危化品码头、武汉汉南长江大桥等省内长江沿线位置,联合建设12部双偏振雷达和300个自动气象站,重点航段能见度监测精度提升至50米。

图为长江干线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产品共享平台 湖北省气象局供图

这些“硬核基建”,为海事、航道部门开展长江沿线恶劣天气气象监测、天气态势研判、安全态势综合评估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也为长江干线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产品共享平台构建分钟级预报、公里级预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在气象部门与长江海事局共建的长江干线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产品共享平台看到,气象水文实况、航道风险等级、天气预报预警等信息均已融入海事部门智能监管平台并实现业务应用。今年以来,已发布长江干线72个航段气象风险等级预报和35个重点港口天气预报产品共768期。

通过“智慧气象航运”应用端,气象部门面向航运部门提供精细化气象导航服务。输入起止地、出发时间和航速后,系统自动提供全航段风险提示和沿途气象预警信息,并支持任意点、任意港口的天气实况和预报查询服务。去年,智慧气象服务有力保障长江航道159.2万艘次船舶平稳出行、18.8亿吨货物安全运达。(李傲 万羽 韩芳蓉 谭静

城市道路交通

重庆:天气预警精确至路段

作为一座山城,重庆市依山而建,道路多弯绕、上下坡多,形成了独特的立体交通网络。复杂的城市道路系统,也给气象预报预警带来较大难度。

近年来,重庆市气象局全力打造内陆国际开放合作引领区气象保障应用场景。与市交通委员会共享通车路段、应急力量布局、高速公路路段管控阈值指标以及值班值守人员和应急联络人等基础信息。同时完善机制建设,联合建立汛期公路灾害性天气防御应对工作机制。

重庆市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交通气象态势分析系统制作交通风险提示产品。 图/文 郭若水

6月30日,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阵雨,12个区县的69个气象站监测数据达到暴雨量级,交通保畅压力骤增。

此次强降雨过程虽猛,但气象部门早已提前精准预判。6月28日,市气象局发布了《重要气象信息专报》,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前拉响警报。随后,在29日21时以及30日13时连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降雨过程中,市气象局积极与多部门开展联动协作,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交通顺畅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方面,市气象局联合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发布公路交通气象风险产品6期、交通气象日报2期、高速公路通行影响等级产品2期,同时针对恶劣天气路段发布预(告)警信息2757条,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依托重庆市交通气象态势分析系统,向交管部门精准发布恶劣天气路段告警信息18条,将天气预警内容直观地显示在相应路段上,助力交管人员高效开展工作。

重庆江边道路与城市天际线 图/千库网

下一步,重庆市气象部门将联合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按照汛期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机制要求,提升重庆运营高速公路防御应对暴雨、大雾等灾害性天气以及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能力。(郭若水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