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国南方开启多雨模式,北方旱情持续,防汛抗旱任务艰巨。多地政府陆续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部署有关工作。
预警为先 强化“叫应”闭环管理
今年,多地在部署相关工作时不仅对气象监测预警提出了明确要求,更强调了预警发出后的闭环管理,强化部署“叫应”反馈机制。
辽宁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指出,全面抓好人员转移避险,形成有预警、有“叫应”、有行动、有反馈、有核实的工作闭环。
四川省召开防汛抗旱、地灾防治、河湖长制推进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做好预报预警管理,强化“预警—响应—避险转移”联动,刚性执行“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形成工作闭环。
5月15日,海南正式入汛,全省“三防”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在海口召开。会议不仅要求提高预测预报预警精准度、实效性,特别是提升对极端天气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密气象、海洋、水旱、地质等灾害的监测站点布设,还要求建立健全直达渔民、施工人员、游客、风险区群众的预警“叫应”机制,强化“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理,加强跟踪调度,确保相关责任人有“叫”有“应”有“为”。
山东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要求,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完善临灾“叫应”机制,优化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备足防汛抢险物资设备,提升应急处置水平。
安徽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提出,及时开展预报预警、临灾“叫应”。
湖南防汛抗旱工作暨会商调度视频会议要求,有效防范应对当前强降雨过程,严格执行“631”预警“叫应”机制。
广东省三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广泛发布预警信息,强化预警“叫应”机制,提高预报精准度。
技术赋能 提升监测预报水平
多地政府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加密站点建设,提升监测预警的效率和质量,切实筑牢防汛备汛的“铜墙铁壁”。
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精准研判会商,加密水文、气象监测站点建设,综合运用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等技术,强化临灾预报预警,加密会商、科学研判,多渠道、多形式发布预警响应和安全提示信息。
浙江省防汛防台风抗旱工作会议暨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扩大)会议要求,加密加频预报预警,切实做到严阵以待。用好重点手段,落实“人防+技防”措施,既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又强化科技赋能、数智防灾,有效提升响应速度和协同效率。
重庆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进风险研判模型算法和技术,提高预报水平。
湖北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依靠现代化技术提升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江苏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提到,全力做好临灾应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监测预报体系,高效组织龙卷风等灾害的应对防范工作。
聚焦当下 多措并举抗旱保供保灌
今年以来,受气温回升、降水偏少等影响,陕西、河南、江苏、湖北、广西等多省(自治区)陆续出现干旱。在部署防汛抗旱工作中,多地政府将工作重点落到抗旱保供保灌溉上。
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提出,提早做好干旱灾害应对工作,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确保粮食按时顺利播种。
河南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暨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旱情防御和麦田浇灌作了安排,要求确保小麦“孕穗期”用水,夺取夏粮丰收,精准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会商研判,提前预警预报。
陕西省抗旱工作视频调度会议指出,要密切关注旱情形势和苗情墒情,抢抓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密切监视天气和汛情旱情变化,落实落细防汛备汛各项举措,严防旱涝急转、旱涝并发,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甘肃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紧盯重点部位管控,强化监测预警、隐患排查、水库调度、城市防洪和响应联动,统筹抓好抗旱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云南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指出,要完善抗旱措施,加强旱情信息监测和中长期预报。同时,要精准监测预警,推进监测数据集成和共享共用,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
(作者:文科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