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中国气象报评论:以“干在实处”精气神打赢汛期气象服务主动仗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5月23日07:40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5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今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旱情,有的还在持续,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用水调度,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有旱就可能有涝,要严防旱涝急转。汛期已经到来,各地对防汛抗洪务必精心准备,确保预案充分、应对从容。容易突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区,要全面落实应急处置责任。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赢得主动、护佑民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关键一年,是人民气象事业创建80周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呈现气象干旱发生发展和短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发的天气气候形势。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越是天气气候形势严峻、情况复杂,越需鼓足干劲、准确预判、科学预防。要紧盯灾害性天气发展变化,盯紧灾害风险隐患,树牢“观测即服务”理念,让防汛抗旱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奋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持续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干在实处,要扛稳政治责任,紧盯灾害性天气发展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实话是硬本事,干实事是真功夫。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见真招,严格落实应急预案,确保平稳安全度汛。汛期气象服务的关键是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防范应对,须立足抢前抓早,坚持关口前移,“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以周全的考量和部署应对小概率事件,以重槌响鼓之势抓好汛期气象服务。面对主汛期风险挑战,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树牢“观测即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模型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推进国省市县四级联动协同和观测预报服务各环节“咬合式”发展,多到基层一线、多到灾害性天气发生现场,拉长预报期、给足提前量、提高精准度,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奋力筑牢精准化防灾减灾防线。

干在实处,要坚持人民至上,盯紧灾害风险隐患。“该干的事”耽误不得,也失误不起。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风雨砥砺,防线弥坚。要坚持“大服务观”,把握好服务节奏,精准对焦、靶向发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以及高级别气象预警“叫应”机制,切实增强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实效。要强化高影响天气预警早通报制度,提供时效逐步缩短、空间不断精准、内容更具针对性的无缝隙预报和精细化预警,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以气象工作实绩实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继续深化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合作,加强联合会商、联合调查、联合预警和联合攻关,摸清山洪、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和易发区的风险底数,不断提高气象风险预警的精准度、提前量,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强化干旱监测预警,实时跟踪旱情发展动态,及时分析研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干在实处,“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大江大河,往往在水势险急、水波回旋处最为壮丽澎湃。让我们共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灾减灾屏障,全力为守护江河安澜、百姓安全交上一份优异答卷,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