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玉林北流市大伦镇累计雨量达533.8毫米,9条河流9个站出现超警戒线水位0.01米至1.23米的洪水。
强降雨面前,广西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开展“11631”递进式精细化气象服务(即按1周、1至3天、6至12小时、3小时、1小时递进式服务的原则,开展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强化重大气象信息报告和“红色预警双叫应”,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这场持续性暴雨,早早就被广西气象部门“盯梢”。“要时刻保持警惕,持续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自治区气象局领导每日参加全国早间天气会商,并部署自治区气象服务工作,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自治区党政领导和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等汇报最新天气情况。
5月17日至18日,北流市大伦镇出现暴雨。16日,当地驻村干部在接到气象预警信息后,提前转移高风险区域村民及时避险。陈军摄影
5月17日,自治区气象局发布暴雨四级(蓝色)预警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玉林、贺州、河池、柳州、南宁等市县气象局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广西气象部门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天气预报技术、极端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技术研究等创新团队成果,发挥暴雨和短临客观预报方法、神经网络降水预报方法等技术手段优势,逐日滚动预报最大可能的降雨量级范围、小时雨强等。
自治区气象局还主动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住建、交通运输、交警等部门开展会商和联合预警,织起防御网。根据预报,自治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发布《防汛抗旱工作提示》,自治区水利厅启动洪水防御四级应急响应,自治区水利厅、自然资源厅与自治区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期。
5月14日以来,全区各部门通过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各类预警信息1546条,覆盖6900余万人次,其中51条暴雨红色预警全网短信触达4200余万人次,35条靶向气象预警触达195.45万人次;组织开展“一过程一策”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5月19日5时,强回波进入玉林,市气象台值班人员紧盯雷达回波,指挥陆川县、博白县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彭武坚摄影
地处此次暴雨“中心”之一的玉林气象部门盯紧灾害风险隐患。5月19日5时,强回波进入玉林城区(南江街道、名山街道、茂林镇),从雷达回波图上看,玉林火车站上空附近有强降水云团。玉林火车站位于老城区,涵洞排水功能相对薄弱,加上5时前后恰好有列车到站,玉林市气象台值班员立即“叫应”市城管局和玉州区应急管理监督局主要领导,有力支撑科学调度。
19日5时25分,博白县气象台和陆川县气象台分别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提升为红色,“‘叫应’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马上视频调度陆川、博白防汛指挥部!”“‘叫应’市教育局局长,建议有关乡镇停课!”玉林市气象局第一时间“叫应”各相关部门。博白黄凌镇全镇停课,凤山和三滩镇各有一个村小学停课。截至19日9时,博白县各镇紧急转移安置86户258人,黄凌镇紧急转移避险315户1046人。
受强降水影响,5月17日至18日,北流市发生山体滑坡257起,广西气象部门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为转移避险抢出提前量。
根据气象预报预警,5月17日3时35分,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质环境监测站将北流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由蓝色预警提升为黄色,并通知当地加强巡查监测。17日6时,监测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旺垌村2户房屋后的坡体出现裂缝,随即向上级报告。17日7时15分左右,当地政府共组织5人完成撤离避让。撤离后约10分钟,屋后边坡发生崩塌,因预报成功、组织撤离及时,避免了2户5人伤亡。
就在同一天8时许的六到村,监测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大楼组多户房屋后的山沟冒浑水,经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协同清湾镇党委、政府研判分析,判定这里有发生泥石流的风险,当即建议转移受威胁群众。10分钟后,受威胁的31人完成撤离避让。撤离约30分钟后,该地发生泥石流,共造成21间房屋不同程度损毁,因预报成功、组织及时,11户31人安全撤离。
(作者:黄姿娜 李蔚 蔡雨容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