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跟着总书记看气象丨海南:南海潮头又春风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12月25日07:58

南海潮头又春风,殷殷嘱托添暖意。

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即“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海南气象部门牢记嘱托,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海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贡献气象智慧和力量。

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

于气象工作而言,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之“底线”,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之“本钱”。

在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应对中,海南经受住了考验。

“摩羯”所到之处,陆海空交通中断、通信网络瘫痪……但得益于提前2天捕捉到“摩羯”生成,提前4天提供准确趋势预报,提前1年开展超强台风防御经验“灌输”,“摩羯”登陆地文昌,在这次超强台风天气过程中无一人员伤亡。

9月5日,海南省气象台预报员研判台风“摩羯”发展趋势。袁迎蕾 摄影

重大活动中的气象服务,同样彰显出令人信服的保障水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服务保障中,国省市三级气象部门联动为预报服务增信心,保障运动会安全、精彩、圆满。国家民委副主任、运动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郭卫平对气象保障服务给予肯定,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成绩背后,强内功是经验,也是海南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今年以来,海南气象部门持续深耕适用于本地的客观预报技术和产品。暴雨、冰雹预警提前量相比于2023年分别增加25.5分钟和17.8分钟。此外,月尺度客观预测技术研发成效显著,在第二届全国智能气候预测技术方法竞赛中获得气温预测单项第三名、降水预测单项第七名,气温降水预测团体第五的佳绩。

“气象+”助产业增效益

近年来,气象部门聚焦海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赋能产业发展提质量增效益。

突破1000亿元!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成为全省首个千亿先进制造业。临近岁末,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传出“捷报”,振奋着在此护航4年之久的洋浦气象工作者。自2020年成立洋浦气象台以来,高质量、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一直都是洋浦经济快速发展最有力的“撑杆”。

在海岸线长达100多公里的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一派繁忙。在这里,气象部门通过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保障着进出港船只安全高效调度。截至今年12月18日,海南气象部门全年为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提供作业窗口期4059小时,同比增长40.3%,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一致好评。

在保亭县,气候生态价值赋能的康养产业呈现出另一番红火景象。

海南气象部门联合保亭县政府扎实探索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助力将优质自然资源转化为绿色产业增长极。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保亭全县旅游接待游客量达203.28万人次,同比增长11.54%。

赋能国家重大战略

向新而行。海南气象部门找准发力点,赋能“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效能。

在助力海南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20亿元、服务“向种图强”的征程上,海南气象部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共建南繁气象与病虫害试验站,开展南繁水稻全生育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服务,完成三亚市和乐东县的南繁制种水稻综合气候风险区划,将国省级南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技术推广应用至县级区域。

为应对频发的海上极端灾害,护航“向海图强”,海南气象部门携手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强化海陆交通气象服务保障,自主研发了南海台风生成预报等产品,面向南海30余条固定航线开展预报,不断迭代更新北斗船载终端可视化气象预警系统,建立“12379”预警信息发布新机制……一系列有力举措,正逐步破解“卡脖子”难题。

11月30日,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发射场动工建设到首次发射成功的878天里,海南气象部门为工程施工、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科研创新、合练、首飞等各个环节全程提供保障服务。组建专家服务团队、设计气象预报精细化服务保障产品、开发商业火箭发射气象保障平台、整合预报工具和实况观测数据、共建商业航天气象技术创新中心……扎实的科技服务和科研攻关为发射场密集开展常态化发射提供坚强保障。

此外,海南气象部门联合多部门开展健康气象科研工作,建成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业务平台,打造“六个一”康养气象服务体系,建成多元融合健康数据库,推动气候康养气象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主要生态功能区、粮食主产区和重要水源区人工增雨作业常态化、全覆盖。

(作者:袁迎蕾 张滢滢 张亚杰 符式红 覃文娜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