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携最新科技亮相高交会 深圳气象加速挺进产业融合发展新赛道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11月22日09:18

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举行。走进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11号馆A403展位,无人机造型的吊顶布局格外新颖,这里是“智慧气象 数聚未来”主题展区,由深圳市气象局联合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省气象数据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及多家气象科技企业,展示了诸多气象科技成果。

创新“东风”:区域模型为精准预报提供更多技术手段

1984年,深圳市引进的第一台电脑,装在了当时深圳市气象台的机房,标志着深圳气象信息化建设由此起步。

本届高交会上,智慧气象展区的气象人工智能板块备受参展观众关注。今年3月,华为云联合深圳市气象局打造的人工智能区域预报模型“智霁”1.0,正式投入使用。“智霁”区域模型以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为基础,融合区域高质量气象数据集,可快速得到未来5天深圳及周边地区气温、降雨、风速等气象要素预报,空间分辨率达3公里。该模型已在多次冷空气过程的气温预报和龙舟水暴雨预报中,为预报员提供可靠参考,并在台风“摩羯”等路径预报工作中表现优异,为精准预报提供了更多技术手段。

由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研发、广州超算中心支撑、广东省气象局构建的“9-3-1”高分辨率天气模式系统,推动了精细化天气预报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年来,该模式系统在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超算系统上业务级稳定运行,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为台风、暴雨和强对流等天气的预报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城市防灾减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决策支持。

“集群效应”:气象科技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融合聚变离不开合作共享,“集群效应”才能共解难题。本届高交会上,不仅有多家省市气象科研机构和气象科技企业携最新科技成果参展,还有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牵头,举行了中国气象科技融合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实验区暨深圳气象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代表企业入园签约仪式,来自全国各省市十余家气象科技领域的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参加。此次集中签约,标志着国内首个以气象科技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低空气象产业集群已成形,基本具备完整的低空场景综合示范建设能力。

在高交会现场的低空气象板块,参展观众对深圳市气象部门加速构建低空气象“监测网”“数字网”“赋能网”三张网,护航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表示肯定。在听说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已成立以博士为骨干、跨专业领域为特色的低空经济气象产业专班,参与深圳市低空气象监测网及低空气象服务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后,一名外地参展商表示:“发展低空经济,深圳气象快人一步,且大有可为。”

围绕气象数据要素交易,深圳市气象局在高交会展馆设置的气象数据要素板块成为又一亮点。目前,深圳市气象局联合深圳市数据交易所上架了19种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并通过气象众创开放利用平台,最大程度释放气象数据要素价值,发挥气象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为提升城市建设的安全韧性和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注入更多动能。

借气象科技创新这股东风,深圳气象部门在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

(作者:徐文文 易红梅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