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国家气象中心不断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
发挥精准预报“龙头”作用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8月29日07:51

今年汛期,国家气象中心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面对台风“格美”等带来的挑战,提前提级发布预警,加强与上下游、左右岸业务单位的主动互动联动,显著发挥精准预报“龙头”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气象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中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篇章贡献力量。

聚力预报精准,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国家气象中心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紧盯、盯紧每一次天气过程。如今,我国强对流预报准确率较五年前提升10%以上,从无到有构建了针对龙卷风的预报技术体系。暴雨预报TS评分达0.212,较五年前提升4.4%,重大降水过程平均评分达82.8分。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在2023年达62公里,优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完善气象灾害影响预报,重点研判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城乡低洼易涝点等重点区域的高风险形势,可预报全国4254条中小流域及5公里格点的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推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预估国家级指导产品以及分灾种、分行业、分区域、分时段的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国家级指导产品,初步建立涵盖台风、暴雨等7个灾种10余项风险预估指标的短期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业务。

聚力服务精细,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气象中心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开展分区域、分时段、分作物、分灾种农业气象监测和预报,建成全国“一张网”农业气象实况预报格点产品体系,做好农业生产全过程“伴随式”服务,粮食总产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9%以上。在生态保护方面,积极拓展沙尘过程综合强度预报、防沙治沙效益评估等服务,联合林草部门建立沙尘暴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在全球预报方面,增加全球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频次,惠及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全球0—10天逐3小时、10公里分辨率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研发全球天气监测预报服务系统(GOPASS)和“一带一路”预报分析系统(BARFAS),实现243个“一带一路”重点城市精细化天气预报。

聚力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气象中心发展智能数字预报业务,升级0—30天新一代全球化、公里级、分钟级智能数字预报系统,涵盖临近、短时、短中期、延伸期、全球、三维立体、多源融合等7大预报体系,产品空间分辨率在中国区域达5公里、在全球区域达10公里,重点区域达1公里,实现预报要素多种类、时间尺度无缝隙、空间范围全覆盖。建立以雷达、卫星资料为主的新一代短时临近监测预警服务一体化平台(SWAN3.0),实现国省市县气象部门产品实时共享和业务协同联动。牵头打造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基础大模型,启动以“智脑”为核心的天气业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业务流程集约化进程加快,实施以智能网格预报为主线的灾害性天气主客观融合预报流程再造,产品自动化程度显著提升。

作者:闫泓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