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源头,文明曙光。辽宁,被誉为“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气候生态价值在这片沃土上迸发着澎湃活力。眼下,“避暑旅游目的地”庄河、“天然氧吧”北票等,成为各地游客夏季休闲的好去处;从凌源到营口,特色农作物气候品质评价助力一朵花、一粒果逐渐带动产业致富、农民增收;无论是观“夕阳坠海”,还是去“露营赏花”,景观预报都不会让游客“白跑一趟”……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辽宁省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保障,深挖气候资源禀赋,推动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充分释放生态红利,让“绿水青山”底色更浓,“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8月5日,“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东城街道房申村花卉种植基地采访花农。李锡成 摄影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汤汤辽河水,悠悠黑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朝阳市北票市西北部的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努鲁儿虎山脉东北端南坡,是内蒙古、华北、长白山三个植物区系的交会过渡地带,也是阻止科尔沁沙地南侵的重要生态屏障。
炎炎夏日,不少地区高温热浪持续,但大黑山上却郁郁葱葱、空气清新。“这里是辽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绿地,森林覆盖率达93%,空气中年平均负氧离子含量达3000至3500个/立方厘米。”北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李冠儒介绍。
“坐着缆车上来,一路风景特别美,空气也清新,适合避暑游玩。”来自北京的游客姜女士说。除了舒适的气候,百转千回的溪流幽谷、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五月夏冰”的奇特之景都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可谓“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自2022年起,北票市气象局联合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在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多地开展含负氧离子浓度等在内的多项气候生态指标的全天候持续监测工作,建设了4个综合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两个气象监测站及1个太阳能辐射监测站,为北票市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提供数据支撑。
“有了实实在在的气象数据,游客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到我们气候生态资源的优势,也增强了我们加强气候生态价值转化的信心。”大黑山自然保护区负责人程守荣说。
“得益于优质的气候资源,我们厂房周边的果树、花草长势非常好,空气也更清新,糟醅发酵过程中吸收的花香、兰草香和有益菌明显增多,酿酒的品质大大提升。”北票市榆树底村永椿酒业负责人盖永春说。不仅如此,他种植的高粱亩产也提升了10%至20%,同样是一万亩的高粱,去年比前年多收获了1000吨。
“土特产”书写“大文章”
山海有情,天辽地宁。在辽宁省旅游宣传口号里,蕴含着好山好水的气候风貌和真挚的好客之情。
以花为媒,一朵百合引领产业蓬勃发展。“我手里的就是新鲜重瓣百合,它比普通百合更加立体,花型也更加饱满。”8月5日,记者走进朝阳市凌源市东城街道房申村花卉种植基地的百合种植大棚,销售主播正站在入口处直播带货,身后2000平方米的百合种植田里,不时有修剪采摘的花农穿梭而过。
凌源地处大凌河源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是花卉生长的温床。目前,全市花卉种植总面积达2.5万亩,年产鲜切花2.7亿枝,“南有云南,北有凌源”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从百合种球栽培到鲜切花生产运输,凌源市气象局坚持为广大花农、企业提供各生长期针对性气象服务,每日滚动更新提供天气预报、花卉成交价格等惠农信息,同时联合蔬菜花卉中心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报及防御信息。
7月14日,第六届朝阳凌源百合节在百合博览园盛大启幕,竞相绽放的数千枚百合,引来大量游客慕名前来。市气象局不仅为游客提供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还在园中安装了小气候站,不间断采集百合生长期气象资料,为科学订正服务产品提供支持。
以果为介,一串葡萄解码气象科技服务。辽东半岛南部的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地处北纬40.23度,是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巨峰”“阳光玫瑰”等多品种葡萄口感纯正,远近闻名。
在红旗镇胜台村,坐落着由营口市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等八家单位联合打造的全省首家葡萄科技小院。进入院内的葡萄种植大棚,可监测气温、地温、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要素的农田小气候站映入眼帘。
辽宁省鲅鱼圈葡萄科技小院农田小气候站观测数据在显示屏上实时更新。受访者供图
“我们以‘建立一家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乡村’为目标,开展从葡萄出土上架到成熟采收销售全产业、全链条精细化气象服务,通过直接咨询、田间把脉、科普讲堂等多种方式助力葡萄绿色产业发展。”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陈杰说,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当地气象部门还开展以春季踏青赏花、夏季滨海旅游、秋季观赏采摘、冬季冰雪运动为主题的四季康养旅游气象服务。
以绿兴业,一个果园见证乡村振兴之路。在营口市大石桥市周家镇,味美质优的大红袍李子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也是大石桥乡村旅游的重要名片。
在大红袍李子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核心产区,气象、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联合辽宁省果树研究所成立专家团队,共同研判天气气候趋势对李子生长各项指标的影响。
大石桥市气象局还开展李子全生育期直通式气象服务,及时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帮助果农科学高效管理。
今年,营口市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事务中心、省果树研究所修订了《大红袍李优质栽培技术规程》,首次将气象元素编入其中,为提升大红袍李子品质奠定了科学基础。
黄金海岸孕育“蓝色粮仓”
“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70多年前,郭沫若先生乘船登上大连市庄河市王家岛时,留下了这句赞美海王九岛美景的诗。8月8日,记者一行乘船上岛,波光粼粼的海面被客船激起层层浪花,海鸥簇拥着展翅相随,神龟探海、鱼跃龙门等奇礁异石逐一显现。
船舶是海岛往来的唯一工具,天气是影响通行的关键。“出现大风、降雨、强对流等天气,我们都要提前考虑关闭航线并通知游客,像现在的小型客船能抗7级风,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尤为重要。”庄河寿龙岛驿顺海上客运有限公司经理李成勇说。
为服务好航线,在传统预报预警的基础上,庄河市气象局创新开展海岛旅游航线专业气象服务,将定时常规航线预报(3次/日)和不定时订正预报相结合,常年为客轮公司提供专业航线气象预报。“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在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的帮助下,旅游旺季年均往返客轮通航率提高了30%左右。”李成勇说。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以“资源修复+生态养殖+高质高效”为主的海洋生态牧场综合体,加速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拥有2900平方公里海域的庄河,地处北纬39°黄金海洋牧场,海洋物产丰富。
海洋牧场,一头连着渔民生计,一头连着百姓餐桌。在海王九岛附近的海域上,漂浮着成片整齐排列的养殖网箱,方方正正的池子里养殖着红鳍东方鲀(河豚)、黄条鰤等高附加值海产品。
“网箱中养殖的鱼类产生的排泄物落入海中,可以成为海螺、螃蟹等海洋生物的饵料,实现可循环发展。除了3.8万亩的海洋牧场外,我们还建设了300亩现代渔业生态园区,实现水产养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副主任张超说,耕海牧渔离不开“靠天吃饭”,例如,大风、降水会破坏网箱,高温又会加快鱼类新陈代谢速度,水中排泄物增加,导致水质环境恶化。
自2022年起,庄河市气象局就多次前往富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调研需求,并在此建立起全市首个海洋牧场气象监测设备。该设备可实时将水温和溶氧观测数据上传至“智慧水产”云端,实现海洋牧场状态可视、可测、可预警。
此外,庄河市气象服务人员还会不定期指导牧场管理人员通过“智慧水产”云端,实时监测牧场水温、溶氧等关键气象要素,提高海洋牧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今年6月,大连市政府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北方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中心(辽宁)落地大连。“我们将持续优化海洋牧场监测站网,开展高影响因子监测预警研究和陆气海影响因子综合评估,组织海洋牧场气象服务规范标准编制及关键技术研究,挖掘特色海产品气候生态产品价值,不断提升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影响力。”大连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翁雪玲说。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在辽宁徐徐展开。
(李倩、于薇、罗云凯、陈杰、宋欣、滕泽璐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刘丹 李党红 李傲 姜晓辉 责任编辑: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