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啥子,台风要来重庆?”出租车司机老罗猛踩一脚油门,将信将疑。
此刻,已是21时。重庆市气象台会商室灯火通明。窗外,渝北区的空气,似乎能拧出一把水来;在大屏幕上跃动的雷达回波图上,渝东北、渝东南等地,“黄中透红”的色块正在蔓延。
7月29日,是台风“格美”残余环流影响重庆的第二个夜晚。
入汛以来,已经经历过多次暴雨考验的山城重庆,再次以一条条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上下严守、群防联动。其间,“31620”递进式服务和数字气象科技成果效益凸显。
所谓“31620”,是重庆结合本地特点创立的“提前3天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提前1天发布每日气象要讯、提前6小时发布气象预警(预警信号),提前2小时发布气象警报,‘0小时’开展雨情通报”的递进式服务机制。
重庆“1131620”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
7月27日,在预判到重庆中东部地区将有暴雨到大暴雨,且降水具有一定极端性后,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并通过重庆市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政务工作平台“渝快政”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滚动报告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与此同时,市气象局联合水利、规资、防办、公安、交管、铁路、住建等部门,对流域山洪、交通、城市内涝等风险发布预警提示;联合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农业天气通”APP向3万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送渍涝风险提示;联合海事部门提示各船舶注意长江航道通航安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落实好恶劣天气安全措施,必要时选择安全水域停泊。
受到台风影响,对山城来说并不常见。重庆气象部门高度警惕,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工作——
28日20时至29日19时,石柱县普降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沿溪镇累计降水量高达104.1毫米。县气象局将沿溪镇精准划为暴雨较高风险区,并联合县规资局发布全县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且特别指出沿溪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同样“较高”。沿溪镇政府立即组织人员成立应急救援队,对地质灾害风险区进行逐点全面排查,先后转移14户26人。
图为7月29日,忠县三汇镇政府组织人员将低洼地带的群众转移到三汇中学食堂 图/忠县应急管理局
“陈书记,我们监测到过去1小时平安镇累计降水量超过20毫米,且预计未来降雨还将持续,请注意防范,加强巡防。”29日6时50分,云阳县气象局值班人员拨通了平安镇党委书记陈启云的电话。陈启云马上赶赴一线,督促群众紧急撤离。29日,云阳全县共撤离隐患点附近3926人。
而在忠县,根据气象预报预警,县委、县政府提前转移全县危险区域群众1216人。
近年来,重庆以数字气象建设着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推动构建韧性城市。在全市709个部门、1031个乡镇街道,气象部门部署建设预警平台,全面对接102万名应急责任人,预警信息直通217万有线电视用户、4.9万台应急广播听众,并向高风险区群众定向发送短信。依托“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气象部门推动建立应急措施工作指令库,智能匹配各级党政和部门责任人,“点对点”发送预报预警信息和防灾工作指令。
收到预警信号后,各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分别按照《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及响应规范》,点对点发布本行业、本属地预警响应措施,提前防范应对。
“目前,重庆14个行业部门、所有镇街均建立‘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预警响应规范。”重庆市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工作人员黄玉叶介绍。
7月28日20时至29日17时,武隆区气象局通过“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智能触发11个部门发布了35条针对性措施,覆盖各级各类应急责任人1846人次;触发26个乡镇(街道)发布了108条针对性措施,覆盖各级各类应急责任人6913人次。其中,土地乡重点开展沿河村避险撤离,截至29日14时,沿河村17户37人安全撤离。
当数字气象全面接入“城市大脑”,山城的这一夜,尽管有千万双眼睛需要彻夜紧盯,但同时也让更多人安然入睡。(李佳雯、 廖佳慧、谭赢、周盈颖、冯小凤等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李悦 段昊书 郭若水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