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集中呈现我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状态的最新监测信息。
《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气象局全球表面温度数据集分析表明,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高值,最近10年(2014年—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2℃。2023年亚洲区域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2℃,为1901年以来第二高;2023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84℃,为1901年以来最暖年份。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我国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事件趋多趋强,极端低温事件总体减少;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
全球海洋变暖显著加速,海表温度和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全球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2023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偏高72毫米。我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2023年较常年值偏少5.7%;近20年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在2023达到3196.6米,已超过20世纪60年代初期水位。
全球冰川消融加速,处于高物质亏损状态。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我国西部山地冰川呈加速消融趋势。2023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量为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第二低值,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退缩距离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大值。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2023年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为260厘米,是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最大值。
我国植被覆盖整体稳定增加,呈现持续变绿趋势。2000年至2023年,我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2023年我国平均NDVI值达2000年以来第三高。我国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区域生态气候状况趋好,2023年我国沿海红树林面积已基本恢复至1990年水平。
《蓝皮书》显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逐年上升,2022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均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2022年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平均浓度与北半球平均浓度大体相当,均略高于当年全球平均值。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较2022年均略有降低,其中上甸子站和临安站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自2011年起,中国气象局连续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年度报告14期,以翔实的科学监测数据,系统反映我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和趋势,为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技支撑。
(作者:吴彤 王朋岭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