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发布
防灾减灾救灾气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5月08日23:17

  5月8日,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成果丰硕。其中,中国气象局完成了1978年至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337个市、2764个县和86个特殊区划范围的10种气象灾害过程的致灾数据收集分析,形成了32类致灾因子数据,总计条数664万余条,研制了20余万份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产品,建成由5000多个全国性重大气象灾害历史事件组成的灾害风险数据库。

  中国气象局对以上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以下简称“普查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取得了新的发现。一是近年来北上台风活跃、灾害影响较大,需更加关注其对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影响。二是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和强度显著增加,特别是最近十年,北方地区局地强降水致灾强度趋强,形成了暴雨灾害“南北并重”的格局。三是高温灾害发生频次和强度显著增加,高温灾害致灾危险性增强。四是复合型低温灾害的影响要比单个低温灾害事件影响更明显。

  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中对普查成果进行融合应用,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气象保障能力。首先,将气象灾害普查数据和结论应用于重大工程选址、可行性论证以及地方区划编制,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影响。二是根据普查成果推动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调整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提高应急联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联合相关部门,更新各种次生灾害的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指标,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四是把普查成果应用于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调整优化、预警信号阈值调整以及灾害风险预估工作,提高气象部门监测预警业务能力。五是融入经济社会各行业发展,比如,联合保险行业,根据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修订保险指数产品,调整定损标准,优化保险方案等。此外,中国气象局也将联合能源、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彬 责任编辑:蒋芷晴)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