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新积温带划分后,田间成效初显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12月07日08:08

“我们合作社种植玉米2万亩、大豆1万亩,今年提前播种5天到7天,抢出不少积温,全年粮食总产量提升10%以上!”11月17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永胜农机合作社董事长刘明坤说,自家玉米往年的产量在每公顷12吨左右,今年达到13吨;大豆往年产量在每公顷2500公斤至3000公斤,今年则达到3500公斤以上。

这样的增产效益,与当地农作物种植区积温带的划分调整,密切相关。

黑龙江、内蒙古分别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第一、二大省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30年来两地大豆种植区出现北移现象。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分析了1961年以来大豆主产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和种植面积、种植边界年代变化特征,以1990年为界分析了前后三十年的变化;黑龙江全省30年(1991—2020年)积温带划分成果2022年更新出炉后,逐步应用于全省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

“抢积温”成为农业生产新的关键词,黑龙江、内蒙古积极适应新变化,粮食丰产丰收迎来新序章。

积温带北移 种植带扩张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才能活跃生长。积温,顾名思义就是温度的累积。积温越高,说明该地热量条件越好、作物成熟速度越快、生长周期越短。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积温带出现不同程度的北移现象,但移动幅度多少、增温情况如何?仍需要科学测定。

2022年,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完成了全省近30年的积温带划分,农作物品种积温区被划分为温暖、温和、温凉、冷凉、寒冷和高寒六类,6个积温带均出现北移,最小幅度为11.1公里,最大为55.5公里。

紧随积温带北移的,是种植北界向高纬度地区的扩展。在黑龙江,农作物、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大豆种植适宜区或较适宜区明显扩大,黑河地区、松嫩平原西北部、三江平原北部局地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00万至7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2700万亩增至2021年的8800万亩,松嫩平原西南部及嫩江、萝北、宝清、密山等地玉米种植面积增加100万亩以上。

内蒙古种植带则正在“北扩西移”。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唐红艳介绍,自治区大豆主产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每10年平均升高0.319℃,≥10℃持续日数延长5天。大豆种植区边界北扩西移,可种植面积增加明显。大豆早、中、晚熟品种种植区北界向北移动101至153公里,西界向西移动3至13公里。当地气象部门据此提出了大豆布局优化方案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积温带的变化,还为农作物改种创造了客观条件。“水稻生长季所需积温高达2400℃,气温上升,为‘旱改水’种植提供了基础条件。”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专家郭立峰介绍,顺应“积温带、种植带北扩”的变化,省政府近年大力实施“旱改水”工程,即改种大豆为水稻。2000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400万亩,2021年有5800万亩左右,其中三江平原中东部及甘南、泰来、通河、五常水稻种植增加面积在100万至460万亩之间。

从抢积温到优品种 丰产增收看得见

细分积温带,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巧用灌溉水资源抢积温、优化农作物生长周期……2023年,新划分积温带成果应用于黑龙江省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指导种植户科学选种用种,为促进粮食增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图为今年10月,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稻田秋收场景 周远鑫 摄影

聚焦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种植户合理利用热量资源,双鸭山市集贤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气象局,于今年年初在全省率先开展最新积温带精细化划分工作,为全县种植结构调整、品种更替提供科学依据。

春耕期间,集贤县两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抢抓积温早耕早播”的建议,派人深入农资市场、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家中科普最新积温带划分等知识。在两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县大田播期较历年提前5天至7天。

“说实话,之前总感觉提前播种有风险,但在农业和气象专家的耐心解释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前播种,秋收后统计产量时,我很惊喜。”集贤县兴安乡种粮大户杨晓东说。今年,他一共种植了600亩玉米、150亩大豆、300亩高粱,与去年相比,每公顷土地,玉米、大豆、高粱产量分别提高了1吨、800公斤、2吨。

集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锐介绍,近年随着热量条件变化和种子包衣等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利用积温变化调整全县种植产业结构和模式成为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今年集贤县粮食总产量超过17亿斤,较去年增加1777万斤。

在内蒙古,气象部门针对大豆产能提升工程需求,完成自治区、9个盟市、43个旗县的大豆精细化气候区划和干旱、霜冻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了气候条件与大豆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及影响评估,为创建大豆优势产区奠定基础。目前,气象部门正在开展大豆品种优选的技术研发,服务产品精细化到自然村和地块,帮助农户优选适宜的大豆品种。

(作者:李悦 赵宁 张晓卿 高菲 于瑛楠 周远鑫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