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从三个关键词看中国气象局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6月13日00:11

  6月12日,记者从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工作研讨会上获悉,中国气象局正深入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在海南省、浙江省丽水市、陕西省商洛市试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气象贡献。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祖强,总工程师黎健出席。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理念”)这一科学论断,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气象部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的根本遵循。近年来,气象部门充分挖掘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气候资源价值,加强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等一批“叫得响”的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在释放生态红利、丰富地方绿色经济发展路径等方面取得良好效益。

  当前,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建立健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刻不容缓。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中国气象局将牢牢把握“大事”“难事”“干事”三个关键词,推动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一是把握“大事”定位。建立健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两山”理念、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气象部门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高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应对“难事”挑战。当前,气候生态产品度量、抵押、交易、变现等方面,仍缺乏制度和机制保障,同时急需发展更加全面、准确、科学、统一的价值核算、评估技术和业务服务体系。气象部门将发扬斗争精神,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勇气和干劲,通过突出重点、各具特色的试点工作,在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价值实现路径。

  三是坚定“干事”信心。气象部门将举全部门之力,夯实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需要的体制机制和科研服务能力。3个试点单位将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精细化气候资源普查摸清生态“底数”、明确地方优势,优化监测、预报、服务布局,构建标准规范,发展基于影响的价值评估业务;国家级业务单位将在政策、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同时,气象部门将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政府主导下与卫生健康、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沟通,开展“定制式”服务;充分联合社会力量,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推进高水平协同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典型做法、优秀案例挖掘、宣传和推广,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据悉,近年来,海南围绕地方康养产业发展需求,初步构建起以气候康养服务为中心的气象服务体系,未来将继续以此为抓手,推动气候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丽水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将立足前期工作基础,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分析评估和转化上再下功夫。商洛已被列为陕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将持续打通气候资源向旅游、康养等资源转化的路径,助力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作者:叶奕宏 责任编辑:栾菲)